全国 [切换]
关于我们

漳浦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单一来源采购审核前公示

福建漳州 全部类型 2021年07月27日
下文中“***”为隐藏内容,仅对乙方宝会员用户开放,会员后可查看内容详情
**县中小学(略).0项目单一来源采购审核前公示
2021-07-27 08:(略)

**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单一来源采购审核前公示

(略)对**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拟采用单一来源采购方式进行采购,现公示如下:

1、项目名称:**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

2、采购内容及要求:

序号 项目名称 数量 预算金额(元)
1 其他教育服务 1 (略)

3、拟采(略):**县中小学(略).0项目

4、采用单一来源采购方式的原因及相关说明:闽南师范大学申请作为我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高校,一是闽南师大在开展**市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方面,具有就近和服务优势,从方便培训机构及时联系指导、节约参训人员差旅费、疫情防控期间需要尽量减少外出等因素考虑;二是闽南师范大学具有丰富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作为**省信息技术1.0培训机构,在(略)**市、**市两个地市的多数县区开展了相关培训,培训人数5万多人;三是闽南师大**机构高教出版社拥有**范围的培训**和培训经验,截至目前,高教出版社已经服务12个省市开展信息技术2.0培训。

5、拟定的唯一供应商的名称、地址:闽南师范大学、**省**市芗**县前直街36号

6、论证专家信息(工作单位、姓名、职称) 及专家 论证意见:

姓 名 工作单位 职称
赖丽娜 **市建设信息中心 经济师
黄宁 **市运输管理局 高级讲师
林鹤 **省**第一职业中专学校 高级讲师

7、公示期限(不少于5个工作日): 2021年07月27日至2021年08月02日。

8、任何供应商、单位或者个人对采用单一来源采 购方(略),可以在公示期内将书面意见反馈给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并同时抄送项目同级财政部门。

9、本项目采购人:(略)

地址:(略)

联系人姓名:(略)

联系电话:(略)

采购代理机构:(略)

项目联系人:(略)

联系电话:(略)

项目同级财政部门:(略)

联系地址:(略)

联系人:

联系电话:

(略)


2黄宁单一来源论证材料 3赖丽娜单一来源论证材料 4林鹤单一来源论证材料 单一来源论证材料


**省教育厅文件




闽教师〔(略)

**省教育厅关于实施全省中小学教师

信息技(略).0的意见


各市、县(区)教育局,**综合实验区社会事业局: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新时代高素质教师的核心素养。为推动教师主动适应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依据教育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教师〔2019〕1号)和国家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就实施中小学教师(含幼儿园、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下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以下简称“提升工程2.0”)提出如下意见。

一、目标任务

到 2022年,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采用整校推进的混合研修模式,对全省中小学教师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每人(略),其中实践应用学时不少于50%),基本实现“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标:校长信息化领导能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略)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一)统筹规划,整校推进教师信(略)

2020年上半年,省教育(略).0工程办(以下简称“省工程办”),完成10个设区市(含**综合实验区)93个县(市、区,含开发区,以下简称“县”)的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工程办负责人专项培训,提升工程实施组织推进能力;对各市、县教师发展机构培训者进行培训,提升(略);研制**平台建设方案。

2020年下半年,省教育厅在全省范围遴选400所左右不同类型省级试点校,对试点校校长、教务主任、骨干教师进行业务培训(每校3人左右)。试点校先行先试,探路子、建模子,省工程办对试点校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行考核;各市、县工程办开展本级试点遴选工作,对市、县级试点校开展业务培训。2021年,结合省、市、县三级试点生成的案例和**,省、市、县分批分类开展整校推进实施计划,累计完成80%左右;2022年完成剩余20%,即2022年底全面完成培训和能力考核。2021-202(略)级骨干培训,同时(略) 2.0的实施指导和考核评价。

(二)打造信息化教学创新团队,引领未来教育方向

各地应遴选部分校长和骨干教师开展引领性培训,打造学校信息化(略),支持有条件的学校主动应用互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略),充分利用人工智(略),提升校长、教师面向未来教育发展进行教育教学创新的能力。

(三)建立教师信息(略),推动教师主动(略)

建立“省市统筹、区县负责、培训机构助力、学校自主、教师全员参与”五位一体的协同培训机制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机制,构建“实践、实证、实效”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研修新模式。聚焦课堂,以应用为抓手,建立激励机制,开展教师信息化(略),促进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

(四)缩小城乡教师应用能力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以偏远贫困地区为重点,因地制宜开展贫困地区乡村教师信息化培训。针对信息(略)(校)乡村教师,采取 “送教下乡”和“送培上门”等方式提供培训,探索名师网络课堂和远程协同教研相结合的“双师教学”模式教师培训改革路径,大力推广名师专递课堂、同步课堂、异步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教学模式,提高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动乡村教育现代化。

(五)全方位升级支持服务体系,保障融合创新发展

顺应信息技术发展趋势与分层分类培训需求,采用国家研制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略)训体系。优化培训团队建设,创新培训方式方法,提高培训指导的针对性;激励开放建设,改善**供给,提高研修*(略),充分利用新技术开展教师研修伴随式数据采集与过程性评价,提高测评助学精准性。

二、主要措施

(一)开展学校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培训

由校领导担任学校首席信息官,组建由校长领衔、学校相关管理人员构成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采取省级试点校培训先行、各地普及推进的方式,推动面向所有学校的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提升专项培训。各级工程办要依据《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标准(试行)》,将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的制订与落实作为培训主线,指导管理团队结合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目标,形成学校(略),确定相应的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主题及教师研修计划,推进数字(略),探索教育(略)。培训完成后,各校信息化管(略),有效提升全校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创新的能力。

(二)提升培训团队信息技术应用指导能力

各级工程办选拔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突出的学科骨干教师、教研员进入培训者队伍,打造专兼结(略)。在各级“整校推进”过程中,培训团队引领区域研修、指导教师信息化教学和开展信息技术校本应用考核工作。各级工程办采用专题研修、分类培训与学习共同体建设等模式,开展培训团队专项培训,推动培训团队开展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科教育教学研究,探索“互联网+”的教研组织形式,提高指导学科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能力,以及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培训设计、管理和评价等能力。

按照“素质好、教学优、懂技术、会应用、善指导”标准,省工程办在全省遴选60名信息化教学能力强(略)力强的市县培训机构、教科(略)。省级培训团队在省工程办领导下,主要负责指导和监督各市工程推进工作、抽检各市校本应用(略)

(三)整校推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

按照“省市统筹、区县负责、培训机构助力、学校自主、教师全员参与”的实施路径,以学校为单位制(略)。在培训团队指导下,以学科信息化教学为重点,采取校本研修、区域教研、教师选学等多种方式,将集中培训、网络研修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整校推进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依据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打造学校信息化(略),组建“骨干引领、学科联动、团队**、整体提升”的研修共同体,围绕学科课程标准,以问题为导向,以专题研修为抓手,应用相(略),开展教学案例研(略)。推动教师应用网络学习空间、教师工作坊、研修社区等,利用(略),结合线下研讨,打造“技术创新课堂”,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能力,破解教育教学重难点问题,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助力学校教学创新。

(%1) 遴选开发建设“(略) 2.0”培训**

按照“(略),创新**开发建设机制,建设以信息化教学方法创新、指导学生个性化学习发展为重点的培训**。依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结合分(略),以学科信息化教学为重点,统筹开放本地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供给方式。省工程办统筹遴选培训机构的课程**,审核推荐高质量的国家统一开放的慕课课程。支持各学校基于(略),自主选择课程**,推荐一线优秀(略)。鼓励各地开发适合本地教师研修的各类**,省工程办遴选一批具有省域特色的培训**,供全省教师研修使用。

(五)推进偏远贫困地区“双师教学”模式培训

各级工程办根据偏远贫困地区乡村学校实际,采用名师远程直播课堂、互动课堂、专递课堂等方式,开展名师网络课堂和远程协同教研相结合的“双师教学”模式教师培训改革,加强乡(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应用试点校的引领作用,通过优质学校与乡村学校“结对子”,建立“双师工作坊”,以名师网络课程为主、当地教师(略)教学和教研活动。双方教师组成协同教研共同体,通过网络研修加强集体备课、研课磨课,远程授课(略),定向帮扶乡村教师提高专业水平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保障贫困、边远地区教学点及乡村学校开足国家课程,提高教育质量。

(六)实施试点校对口帮扶偏远贫困乡村学校项目

教育发达地区的试点校与贫困地区的学校进行“一对一”或“多对一”结对帮扶。采用与乡村学校“牵手”**的方式,根据当地教育信息化教学发展现状及“牵手”**学校实际情况,帮助学校制定教育信息化教学发展规划与实施方案,针对不同类型的学校创新培训模式,结合不同学科(领域)、不同(略),分类开展帮扶,支持、推动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打造贫困地区乡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试点,推动贫困地区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省级以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及乡村中心校为重点,开展精准帮扶,成立50个帮扶工作坊,开发750件精品课例,推动省级试点校结对帮扶偏远贫困县。

(七)促进教(略)

有条件的地区积极发掘本地中小(略)案例,建设本地跨学科融合教(略)分发挥跨学科(略),通过区域(略),开展多校协同的教师跨学科融合教学研修活动。依托高等学校、教师培训机构、互联网企业等组建培训团队,实施教师跨学科融合教学能力提升专项培训。通过多种方式打造一批基于信息技术(略)创新。

(八)建立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激励机制

各地各校要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为主题,(略)应用、以竞赛带应用”的方式,引导教师主动应(略)。省、市、县适时组织开展三级教师信息技术应用优质课评选、教学技能展示、优秀案例征集等活动,充分挖掘、推广应用成果,促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主动应用信息技术,形成良好应用氛围。

(九)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2.0校本应用评估考核

建立多元评价机制,通过省级监测平台和各级监测网络,开展(略),构建面向教师和学校发展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监测考核体系。省级教育行政部(略),制定《**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实施方案》,有效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工作。各地进一步完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2.0考核标准和细则,对教师个人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实践应用考核。各级工程办要结合实际,加强管理,组建信息技术校本应用考核专家团队,各学校要(略),确定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校本应用考核的类别和数量,选择的考核项目应尽量涵盖《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规范》规定的所有领域。考核结果与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和考核奖励(略)。

三、(略)

(一)加强组织领导

省教育厅负责能力提升工程培训的统筹规划与过程管理,结合实际情况制订能力提升工程规划方案。在**教育学院设立全省提升工程2.0办公室(省工程办),省工程办负责组织管理和支持服务的具体工作,推动各地建立学校与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相关制度。市教育行(略),制定市(略).0实施规划方案,负责所在市工程推进,组建和培训市级(略),指导整校推进混合式校本研修的组织实施,督查评估所属县能力提升工程2.0的培训与校本应用考核情况等。县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组建县工程办,制定县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规划方案,负责所在县工程推进,组建和培训县级培训团队,指导整校推进混合式校本研修的组织实施,督查评估学校能力提升工程2.0的培训(略)。

各市、县应在2020年8月底前出台本地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规划方案,其中县方案报市教育局和市工程办审批,市方案报省教育(略)。

(二)明确主体责任

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是本地能力提升工程组织管理的责任主体,要完善制度、健全机制,整合培训、教科研、电教等**,科学统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工作,打造本地骨干培训者和项目试点校,构建示范带动辐射体系,加大对教师信(略)。中小学校是(略),校长是第一责任人,要制定本校信息(略),并围绕目(略),支持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落实全员信息化培训要求,提高信息化教育教学水平。

(三)建立(略)

各地要出台整校推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的激励措施和管理办法,规划本地区(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工作,(略)学校及校长考评指标体系。通过开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应用成果交流展示活动,全面构建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机制。

(四)落实经费保障

省级(略),支持平台建设、开展省级试点、骨干培训和成果交流等工作。各市、县多方筹措资金,包括从教师培训经费、信息化建设经费中列支一部分用于能力提升工程2.0,保障本地区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市、县要为(略),支持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典型培育、经验推广、成果交流等工作。中小学校要在学校公用经费中安排专项资金,为本校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

(五)做好项目监管评估

加强对各地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情况的监测、督导。省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采取专家评估、参训教师网络评估和第三方机构评估等方式,做好能力提升(略)。县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和现场检查的方式,对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作进行过程督导和质量评估,并将评(略)。各地市负责总结本辖区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情况,形成全市年度实施情况报教育厅备案。


附件:1.**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整校推进实施指南

2.**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实施方案



**省教育厅

2020年3月23日


(此件依申请公开)








附件1


**省中小学教(略)

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实施指南


为贯彻落实《**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略),规范和(略),结合我省实际,制定**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实施指南。

一、实施目标

构建“一校一案,以校为本,立足岗位,边学边用,学为所用”的以微能力课程学习为载体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新路径;探索整校推进、试点先行、示范引领、有序推广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新模式,建立以学校发(略)。

二、实施策略

(一)规划统领,精准施策

学校在规划设计中,要立足“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充分考虑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环境、教师队伍(略),合理制定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目标,着眼于“信息技术改善(变)教学”、“信息技术改善(变)研修”,按照“学校规划、教研组协商、教师申报与实践”的流程,依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规范》确定学习内容。学习内容要与相应的校本研修项目有机融合,规划中的校本研修课程(活动)编制要聚焦学校发展目标,通过研课磨课、课例分析、岗位练功等方式加以体现,研修成果要具有“可观、可测、可分享”的特点。要以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解决为抓手,确保规划“接地气,落下去”。

市、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规划设计中,要对辖区内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水平进行摸排,全面掌握区域内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现状,围绕区域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发展目标,找准学校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可检测可达成的目标任务;按照注重创新,尊重差异、倾斜乡村、均衡推进的原则,面向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不同学校,分类设计,精准指导。规划要充分尊重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的差异,引领辖区内学校信息化教学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各级编制的规划既是学校或区域内开展提升工程2.0培训的指导性文件,也是上级(略)。规划编制完成后,要加盖公章,并报送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二)专家引领,确保质量

1.打造(略),科学规划,有效实施

学校要组建由校长领衔,教学主任、信息技术骨干教师等 3-5人构(略)。管理团(略),结合有(略),瞄准新时期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学校办学特色,科学制定学校信(略),确定相应的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主题及教师培训计划,建立健全有利(略),确保学校提升工程 2.0 培训规划得到有效落实。

市、县要重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工作,组建由教育行政、电教、培训、教研以及骨干校长构成的区域信息技术应用管理团队。区域管理团队要(略),修改、完善、制定有利于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规章制度,营造基于问题解决的信息技术应用氛围,有序推进区域内学校教育教学现代化。

2.打造培训团队,引领发展,破解问题

学校要从教研组中选取教学能力强、信息技术(略)为核心,以观课(略),引领学校教师学技术、用好技术,服务于学校发(略)。要整合区域内电(略),同时选拔(略),组建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的区域融合培训团队。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打造信息化教学创新团队。以破解学校在信息技术应用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为突破口,通过线上线下专题研讨、一师一技、新媒体新技术融合教学比赛等形式,营造基于问题解决的信息技术应用氛围。

要建立培训专家团队专业发展机制,优先支(略),切实提升培训团队的规(略)

(三)多方协同,提高实效

培训机构要保(略),协同和支持学校完成不少于15学时的校本实践应用,不少于5学时的信息化教学研课磨课、课例分析以及不少于5学时的学校信息化教学展示与分享。培训机构(高校)要利用平台记录教师的研修行为,收集教师在研修过程中生成的成果,并为区县、学(略)诊断发展报告。同时,针对实践应用(略),组织不少于1次(略)。

(四)试点先行,分步实施

采取“省级统筹,省市共建”模式,在全省遴选400所不同类型、不同技术环境、不同发展水平的学校作为省级试点校,其中每个县有1所为农村中心校,精心打造样板,生成案例和经验,通过(略),形成分批推进工程实施的有效机制。

要重视试点学校经验总结,通过印发案例式的整校推进实施工作手册、举办整校推进试点带动高研班等形式,交流经验,分享成果,推广应用。结合试点培训生成的案例和**开展地(市)级培训团队培训,指导各地遴选学校、分批开展整校推进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培训,建立可持续的试点带动机制,为区县分批(略)。

建立“县-片(大学区)-校”三级责任运行机制和责任清单制度。根据本地信息化教学实际需求,从示范带动、(略),精准施策,有效实效。精心设(略),按照分(略),遴选不同类型、不同环境、不同水平的学校,精心打造,生成经验。

(五)注重过程,做好监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对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略),尊重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的差异,以学校信息化教学规划为抓手,注重学校(略),从制度建设、课堂教学、规划目标达成度、能力考核通过率等方面综合评估,要将学校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专项培训参与情况、整校推进落实情况列入督导和校长年度考核内容。

教师信息(略)展”的基本原则。按照“学校规划、教研组协商、教师申报与实践、区县评审、省市监督”的流程组织实施校本应用考核工作。

每年,在省市(略),促进促进提升工程落到实处,充分挖掘成果,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三、实施要求

(一)各级教育(略).0培(略),将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与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文件有机结合起来,规范实施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培训工作。

(二)市、县要制定务实可行的信息技术应(略)整(略),切实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以评促学,以评促用,提升学校信息(略)。

重视培训团队的建设工作。按一定比例遴选、打造一支“素质好、教学优、懂技术、会应用、善指导”的市、县级培训指导团队;进行专项培训,并出台相关的培训团队管理办法。在学校研修指(略),要充分发挥培训团队的作用。

(三)学校要在市、县规划和指导下,以“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助力学校教学创新”为目标,严格自主管理,落实自主规划,抓实自主研修,强化(略)。自主管理重在明职责,建制度,充分发挥学校管理团队的统领作用,把信息化教学领导力落在实处和实效上。要立(略),建立(略),教师选学,团队**,学校指导”的研(略),通过“规划落实有方案,方案落实有计划,计划落实有清单”的研修机制,保证整校提升落到实处。

(四)要重视培训课程建设。通过遴选培训机构课程**、整合一线教师的优秀实践案例**、推荐高质量的国家慕课课程**、自主研发培训**等多种方式,开放培训**供给,丰富信息化教育教学课程**库,满足教师选学需求。

(五)要加强管理平台的建设。依托省管理平台,构建教师信息技(略),汇聚教师实践应用成果,通过平台记录、观测、评价教师应用能力的实际水平与效果。

(六)要管好入口,抓严出口。管好入口是指(略),实行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规划、校本(略)。


附件2


**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教师〔2019〕1号),规范和指导全省新一周期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工作,结合(略),制定全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实施方案。本方案适用于**省内的中小学校教师信(略)

一、(略)

(一)坚持立足课堂、所学为所用、发展为本,使信息技术切实服务于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二)坚持整校考核、测评促学、重在达标,将校本应用考核工作与学校信息化教学制度相结合,与学校发展相结合,与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

二、考核内容

(一)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内(略)

(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侧重于考核教师在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和智慧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能力。

多媒体教学环境是指在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和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实施,重点支持“集体教”,即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混合学习环境是指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移动学习环境中实施,重点支持“集体学”,即教师通过环境支持学生自主或**学习;智慧学习环境是指用智能教育设备支持学生个性化与差异化学习。

(三)学校要根据本校信息化教学发展的实际,科学制定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目标,围绕发展目标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规范》中选取相应内容,选取的内容要尽量涵盖(略)习环境。教师依据学校要求和确定的内容参加学习,完成50学时(实践应用学时不少于50%)后方可参与校本应用考核。中小学校校长、教研员以及教辅人员亦可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规范》内选取适合岗位的内容参与校本应用考核。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以《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规范》中确定的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下的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4个维度的30项微能力为考核重点。教师根据本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需要,至少参加3项微能力(至少(略))考核。

三、校本应用考(略)

(一)校本应用考核(略)。市县要重点考核学校信息技术应用制度的建设、教师信息技术微能力研修是否聚焦学校的发展目标、教师微能力考核通过率等。其中,教师微能力考核通(略)

教师互学互评是指教师完成50学时(线下实践不少(略))后,向校本实践考核平台提交成果证明,在成果提交后,须依据平台的提示,对他人提交的成果进行评价。校本自测是指在培训过程中,学校考核团队依据学校发展目标、学科教学特点或教师的岗位职责,根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规范》确定的标准,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评估。县区考核是指由县组建考核专家团队,通过考核平台对教师提交的成果进行综合评价。

(二)校本应用考核工作由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县级考核专家团队与中小学校联合组建校本应用考核专家团队具体负责本区域的校本应用考核工作。

%1、 校本应用考核实施

教师在完成50学时培训任务并合格后,通过校本应用考核平台按照相应要求报送证据,参与考核;专家(略),开展校本(略)。

(1) 校本应用考核侧重于评估教师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略)度等,教师提供的证据应符合《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校本应用考核规范》要求。要严格证据的有效性,重点考查教师是否真学、真用、会用。通过校本应用考核的教师,可在省管理平台中自主打印校本应用考核证书。

(二)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可通过省管理平台监管和指导县做好信息技术应用校本应用考核工作,重点侧(略)。

(三)省工程办将组织专家,通过省管理平台对各地开展的校本应用考核整体情况进行抽检,评估各地校本应用考核的质量。

(四)科学运用校本应用考核结果,建立信息技术应用制约机制,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纳入学校办学评估、评先评优的指标体系。

五、校本应用考核管理

以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为契机,促进教师学习信息技术并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不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确保能力提升工程 2.0 实施成效。

(1) 省工程办负责宏观指导全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校本应用考核工作,利用省信息管理平台汇集各地校本应用考核信息,定期通报相关情况。

(2) 市、县教(略)本应用考核工作,并对区域内中小学校实施校本应用考核的监管。

(3) 培训机构应配合学校做好参训教师校本应用考核工作。重点做好教师学习记录与评价、校本自测、教师互学互评工作;要加强教师校本应用考核与所选课程模块的一致性管理,确保教师有效选学。

(4) 学校信息化管(略),营造有利于信息技术应用的环境;要以校本应用考核为抓手,督促不同年龄、不同水平的教师在原有的信息技术基础上有所提升,推进相关教学设备和学科软件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能力。

(5) 在教师信(略),应坚持原则、实事求是,按照规定程序和有关要求进行。


































**省教育厅办公室 (略)发

相关招标信息推荐
模拟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