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切换]
关于我们

如何预防和治理军队采购虚假投标问题(下)

下文中“***”为隐藏内容,仅对乙方宝会员用户开放,会员后可查看内容详情
如何预防和治理军队采购虚假投标问题(下)
2024-05-27 20:17:21

如何预防和治理军队采购虚假投标问题(下)

◆ 邱明辉

在对虚假投标构成要素、判定标准、原因分析后,下面对虚假投标的防治措施进行探讨。

——加(略),深化投标人诚信教育。在严厉查处投标人弄虚作假行为的同时,也要注重提高投标人的法律法规知识和诚信意识。各级采购部门应加大对军队采购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既要正向加强法律法规和诚信教育,也要反向深入剖析虚假投标的典型案例,从而引导参与军队采购的投标人及从(略)失信为耻”的氛围,形成长效机制,实现从严格执法、惩戒警示态势下的“不敢为”向管根本、管长远的“不能为、不想为”转变。

——完善相关法(略),强化制度监管和防范。一是加强采购(略),完善相关采购法律法规体系。制定科学规范的采购法规和行业制度,建立健全采购评估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压缩投标人弄虚作假的运作空间,有效减少投标人弄虚作假行为的发生。二是实行投标人网上报名审查制度。利用采购信息网上自动审查功能,使弄虚作假的投标人无法通过审查,从源头上杜绝弄虚假投标的发生。三是加强采购文件审查制度。通过审查采购文件是否合理设置投标人资格条件、商务技术要求和评审标准,防止因招标(略)。四是实行投标事项抽查与复核制度。招标人视情况对投标人资质、信誉等事项的真实性进行抽查或实地复核,及时发现和查处虚假投标。

——严格开展采购评审审查和后续监管。一是严格审查资格证明材料。在资格审查环节,充分利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社(略)明、社保证明等,严把资质核查关。二是严格审查商务技术资料。相较于资质审查,这个环节出现虚假应标的问题更多。**,在采购合同中更改标的物类别、数量、金额等来满足业绩要求;在产品技术检测报告中修改某些参数来实现正偏离响应等。笔者认为,应充分发挥评审专家的作用。评审专家一旦发现投标人在商务技术文件中存在前(略)进行详细审查。三是落实履约验收审查制度。以前期评审现场难以核实的虚假投标材料为例,如果投标人修改了投标产品的技术参数指标,在评审中很难判断这项参数的真伪,那么在合同履约验收环(略)一致。如果相关指标不能满足投标响应,那么应当认定其为虚假投标。

——完善全行(略)。一是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按照守(略),建立采购诚信管理制度,营造良好的采购诚信环境,共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有失信行为的投标人,应依法给予处罚,提高(略),使失信者得不偿失;对守信用的投标人,可在采购活动中予以优先选择或一定形式的奖励,让守(略)。二是建立军队与地方全行业信用体系。进一步完善采购行业系统的监管功能,将投标人资质、社保缴纳信息、人员职业资格信息、业绩信息、主要审计财务指标、信誉、不良记录信息及合同履约情况等录入采购行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实现投标人信息“一站式”查询。

——加大对虚假投标的查处和惩罚力度。一是加大查处力度,完善采购联合监管机制。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和大数据系统,提高查处效率,保障查处(略)。通过对虚假投标典型案件的深入剖析和公示,交流查处虚假投标的经验教训,帮助招标人和评审专家进一步提高辨别虚假投标的能力。二是加大惩处力度。坚持“发现一起、惩治一起”,保持打击高压态势,形成(略),使投标人不敢以身试法。建立企(略),严格落实“一处受罚、处处受限”的惩罚机制,让心存侥幸者付出成本和代价,既达到让投标人因严厉处罚而不敢违的目的,也达到让投标人因得不偿失而不愿违的效果。三是加大曝光力度。借助网络、媒体适时公布采购不良行为,对违法者形成强有力的震慑作用,构建起投标(略)。

总之,治理虚假投标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规划、协同配合、共同努力。要以建立健全采购法律法规体系和诚信体系为基础、提高投标人法律意识为先导、强化全过(略)不能弄虚作假的防范机制、不敢弄虚作假的惩戒机制,才能有效遏制虚假投标问题的发生。

(作者单位:(略)



模拟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