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登录查看智能绿色循环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示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点击登录查看智能绿色循环项目。
建设地点:杭州市****
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项目规划总规模为日处理垃圾2610吨,建设3条870t/d垃圾炉排炉焚烧处理线,更新购置2台35MW纯凝式汽轮机及2台40MW发电机组等生产及配套设备。
二、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内主要环境敏感目标分布情况
本项目评价范围内主要敏感目标分布详见表1。
表1 本项目主要敏感目标一览表
环境要素 | 环境保护目标 | 相对厂址方位 | |
环境空气 | 评价范围内环境空气质量 | — | |
地表水 | 地表水环境 | 沿塘河 | E |
外围中心河 | W | ||
廿二工段河 | S | ||
地下水 | 地下水环境 | 项目拟建所处区域地下水 | / |
声环境 | 评价范围内声环境质量 | 厂界及厂界外200m范围 | / |
土壤环境 | 评价范围内土壤环境质量 | 周边农用地等 | 厂界周边 |
三、主要环境影响预测情况
1、环境空气
在正常工况下,项目排放的烟气污染物对预测范围内的网格点、环境保护目标的浓度预测贡献值均可达标,在叠加本底浓度后的预测值均满足项目的功能和标准要求。
恶臭厂界影响:预测结果表明,氨及硫化氢预测最大值均能够满足厂界监控浓度限值要求,没有出现超标现象。
2、水环境影响
本项目产生的各类生产废水经预处理后部分回用,剩余部分与职工生活污水纳管排入污水处理厂,对周边水环境无不利影响。
3、固体废弃物
本项目产生的各类固废均可得到安全有效的处理处置,对区域环境无不利影响。
4、噪声
本项目各主要噪声源在采取隔声降噪措施后外排噪声较小,对周围环境无不利影响。
5、环境风险
根据事故预测及评价结果,本项目在保证设备质量及人员管理和操作水平的情况下,事故风险水平可控。
四、拟采取的主要环境保护措施、环境风险防范措施以及预期效果
项目拟采取的主要环境保护措施、环境风险防范措施以及预期效果见表2。
表2 主要环境保护措施、环境风险防范措施以及预期效果
项目 | 污染防治措施 | 预期效果 | |
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 | 1、严格落实水土保持方案的水土保持措施。 2、施工场地洒水抑尘。 3、设置污水处理设施处理施工废水,进行回用。 4、及时清理淤泥、渣土和施工人员生活垃圾。 5、合理安排施工机械和施工时间,降低施工噪声影响。 | 施工期产生的“三废”及噪声对区域环境的影响有限,且随着施工的结束而消失 | |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 恶臭防治措施 | 1、厂区内垃圾运坡道道实施封闭。 2、在卸料大厅进口处设置空气幕。 3、垃圾卸料、垃圾输送系统及垃圾贮存池等采用密闭设计,垃圾储坑和垃圾输送系统采用微负压运行方式,垃圾渗滤液处理构筑物加盖密封处理,恶臭气体送入焚烧炉焚烧处理;项目垃圾储坑配套应急除臭装置。 |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二级新建标准 |
烟气防治措施 | 1、焚烧烟气处理装置:SNCR炉内脱硝+半干法脱酸+活性炭喷射+干法喷射脱酸+布袋除尘+1#GGH+湿法脱酸+2#GGH+SGH+SCR。 2、经处理达标后的焚烧烟气通过1座“3束1筒”80m高烟囱排放。 3、焚烧炉运行工况(炉内燃烧温度、含氧量等)及烟气主要污染物(颗粒物、HCl、SO2、NO2、CO等)实施实时在线监控,并与当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联网。 | 《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2014)和《浙江省生活垃圾焚烧厂超低排放改造实施方案》中的相关要求 | |
环境防护距离 | 项目厂区厂界外设置300m的环境防护距离。 | 满足环办环评[2018]20号文、浙环发[2025]6号文要求 | |
水污染防治措施 | 污水处理配套设施建设 | 1、设置垃圾渗滤液预处理装置、洗烟废水预处理装置。 2、垃圾渗滤液、洗烟废水经预处理达标后,外排纳管。 3、产生的其他生产废水尽可能在厂区内回用,不能回用部分与职工生活污水一并外排纳管。 | 外排废水达到污水处理厂纳管标准 |
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 | 1、源头控制:对废水预处理装置、垃圾库房、氨水储罐、危废仓库等区域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污染物跑、冒、滴、漏,将污染物泄漏的环境风险事故降低到最低程度。 2、做好厂区内分区防渗工作。 3、污染监控:加强垃圾储坑、废水预处理装置、氨水储罐等的防渗监控,一旦发现地下水污染事件,应立即采取泄漏封闭、截流等相应措施防止污染物向下游扩展。 4、应急响应:一旦发现污染物存在泄漏,尤其是垃圾渗滤液调节池等高浓度废水的泄漏,应立即启动应急响应,将废水转入安全区域,切断污染源。 | 只要做好适当的预防措施,发现污染后及时切断污染源并控制污染范围,则本项目的建设对地下水环境影响可接受 | |
风险防范措施 | 1、设置初期雨水池及事故应急池; 2、在落实各项风险防范措施后,项目可能发生的环境风险事故概率较小, 环境影响可接受;建设单位应及时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报当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并定期进行应急演练。 | 预防事故发生,当事故发生时能尽快控制,防止蔓延 | |
噪声防治措施 | 主要噪声源设备采取隔声、消声或减振等降噪措施。 | 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相关标准 | |
固废污染防治措施 | 1、炉渣进行资源化处理后,再生骨料和回收金属均由相关生产企业综合利用。 2、产生的飞灰厂区内飞灰库暂存,计划委托水泥窑协同处置单位处置。 3、危险废物委托有资质单位安全处置。 4、厂内按要求设置危废。 | 各类固废均能妥善落实分类处置途径 |
五、环境影响评价初步结论
项目符合国家和浙江省的产业政策要求,项目选址符合区域总体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等相关规划要求。在严格落实环评文件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后,污染物排放能够符合国家、省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能够满足总量控制要求。该项目建设运行后能够维持区域环境质量等级不变。
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本评价认为项目在拟选厂址建设是可行的。
六、公众查阅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的方式和期限
公众即日起可凭有效证件到建设单位处查阅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查阅时间自2025年5月11日起至****。如要了解进一步信息,可以向建设单位和环评单位咨询,时限自****起至****。
七、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和主要事项
本项目环评公众参与将征求项目评价范围内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代表等对本项目的意见和建议,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内容包括公众关心的主要环境问题、项目建设对周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对本项目的环境保护工作的其他意见或建议等。
八、征求公众意见的具体形式
公众可通过发送信函、电话等方式向建设单位、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反映意见或建议。
九、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时间
公众提出意见的时间自****起至****。
十、联系方式
1、建设单位
单位名称:点击登录查看
单位地址:杭州市****
联系人:点击登录查看 联系电话:****
2、环评单位
单位地址:杭州市****
联系人:梁工 联系电话:****
3、环评审批单位
单位名称:杭州市生态环境局
单位地址:杭州市****
联系电话:****
十一、环境影响报告书公开方式及时间
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在正式报送生态环境部门审批前进行全本公示,公示期间公众可登录环评单位浙江省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网站(网址:http:****)查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