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项目中电梯采购需兼顾技术合规性、服务可持续性与政策导向性,以下从全流程视角解析关键操作细节:
一、需求分析与技术参数设计
(一)核心技术参数定制
1. 基础性能指标
- 载重与速度:根据使用场景设定,如医院电梯需≥1600kg载重+1.75m/s速度(满足担架运输),写字楼可配置1000kg载重+2.5m/s速度。
- 楼层适配:明确停靠层数、提升高度,超高层项目需考虑电梯分段运行(如高低区配置)。
- 安全标准:强制要求符合GB/T 7588-2020《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包含制动系统监测、轿厢意外移动保护等功能。
2. 智能化升级需求
- 物联网功能:接入电梯远程监控平台,实时采集运行数据(如故障预警、能耗分析),响应太原市“鼓励使用物联网技术”政策。
- 无障碍设计:配置语音报站、盲文按钮、低位操作面板,满足《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
(二)服务需求量化
1. 响应时效
- 紧急故障:要求“30分钟内到达现场,2小时修复”(参考甘肃省评标标准中“2小时到达得5分”)。
- 日常维护:约定“每15天1次全面保养,年度安全检测由第三方机构实施”。
2. 备件保障
- 关键部件库存:要求供应商在项目所在地储备曳引机、门机等核心备件,提供库存清单及应急调配方案。
二、招标流程合规性设计
(一)采购方式选择
1. 预算阈值判断
- 200万元以下货物采购:适用《政府采购法》,可采用竞争性谈判(如福建省血液中心70万元项目)。
- 200万元以上货物采购:适用《招标投标法》,需公开招标(如赣州市300万元项目)。
2. 中小企业政策嵌入
- 预留份额:超过200万元的项目,需预留30%以上预算给中小企业,其中小微企业占比≥60%。
- 价格扣除:非预留项目中,对小微企业报价给予6%-10%的价格扣除优惠。
(二)供应商资质审核
1. 核心资质要求
- 制造商需具备《特种设备生产许可证》(电梯制造含安装、修理),且许可参数覆盖项目需求(如曳引驱动乘客电梯B级及以上)。
- 安装单位需具备《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证》C级及以上资质,或纳入制造商授权体系。
2. 本地化服务能力验证
- 允许多样化形式:接受“租赁网点+合作协议”“邻近城市设点+定期派驻”等模式,避免强制本地注册。
- 服务网络证明:要求提供覆盖项目所在地的服务网点分布图、技术人员社保缴纳记录。
三、评标标准精细化设计
(一)综合评分法权重分配
1. 技术标(70%-80%)
- 安全系统(15%):要求双冗余制动系统、光幕+安全触板双重保护,参考甘肃省评标标准中“安全系统第1名得7分”。
- 控制系统(10%):需采用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变频变压调速(VVVF),支持IC卡分层管理。
- 安装方案(20%):明确施工工期(如90天内完成)、安全防护措施(如井道防护栏设置)。
2. 商务标(10%-20%)
- 价格分:采用“基准价±1%扣0.1分”的阶梯扣分法,避免低价恶性竞争。
- 业绩案例:要求提供近3年同类项目合同(如医院电梯采购),每提供1份加2分。
3. 服务标(10%-20%)
- 响应时效(5%):承诺“2小时内到达现场”得满分,每延长1小时扣2分。
- 质保期限(5%):在法定2年基础上,每增加1年加1分,最高加3分。
四、合同管理与风险控制
(一)关键条款设置
1. 履约保证金
- 收取中标价10%的履约保函(如赣州项目),可采用银行保函或保险保单形式。
- 违约条款:明确延迟交付每日扣除0.1%合同款,质量不达标时按比例扣除保证金。
2. 验收标准
- 初验:安装完成后由采购人、监理、供应商联合测试,重点验证平层精度(误差≤±3mm)、噪音(轿厢内≤55dB)。
- 终验:取得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出具的《电梯监督检验报告》后支付至95%合同款,剩余5%作为质保金。
(二)争议解决机制
1. 质量争议
- 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如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进行技术鉴定,鉴定结果作为结算依据。
- 纠纷处理:约定提交项目所在地仲裁委员会仲裁,避免跨区域诉讼成本。
五、全生命周期管理
(一)安装与调试
1. 施工管理
- 要求供应商提交《安装施工方案》,包含安全防护措施(如井道临边防护)、人员资质证书(如电工证、特种设备作业证)。
- 监理介入:关键节点(如导轨安装、钢丝绳张力测试)需监理签字确认。
2. 调试测试
- 空载/满载试运行各200次,记录平层误差、制动距离等参数,形成《调试报告》。
- 应急救援演练:模拟停电困人场景,验证5分钟内到达现场的响应能力。
(二)运维管理
1. 智慧化运维
- 要求接入政府采购运维监管平台,实时上传故障工单处理进度、保养记录(如每15天生成电子报告)。
- 备件管理:建立“供应商-网点-采购人”三级备件库,关键部件库存周期≤24小时。
2. 更新改造
- 建立电梯全生命周期档案,记录大修次数、主要部件更换时间,设定15年强制更新预警机制。
- 改造项目需由原制造商或具备改造资质的单位实施,更换后的电梯需重新办理使用登记。
六、典型案例与风险规避
(一)医院电梯采购案例
1. 需求特殊性
- 需配置医用电梯(载重≥1600kg)、污物电梯(防腐蚀涂层),满足《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51039。
- 智慧化需求:集成医院HIS系统,实现“手术电梯优先调度”“急救通道联动”。
2. 评标要点
- 技术标增设“医用电梯专项设计”评分项(如担架轿厢尺寸、紧急制动响应时间)。
- 服务标要求“7×24小时专属客服+每月1次专项维护”。
(二)风险规避策略
1. 围标串标防范
- 采用“多品牌竞争+随机抽取评标专家”模式,设置“投标报价偏离基准价±15%视为无效”条款。
- 引入区块链存证技术,对投标文件哈希值进行固化,防止篡改。
2. 安装风险控制
- 要求供应商购买安装工程一切险(保额≥合同金额120%),覆盖施工期间第三方责任。
- 设立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确保安装人员薪酬通过银行代发,避免欠薪纠纷。
七、政策工具与资源整合
1. 法规依据
- 《特种设备安全法》:明确电梯采购、安装、使用全流程监管要求。
- 《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财政部87号令):规范招标流程与评分标准。
2. 技术标准
- 优先采购获得“绿色产品认证”的电梯,满足《绿色电梯评价标准》T/CAS 376。
- 鼓励应用“超高速电梯”“双层轿厢电梯”等新技术,提升建筑空间利用效率。
3. 信息平台
- 采购信息发布:在“中国政府采购网”“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同步公告,确保透明度。
- 履约监管:通过“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平台”实时监控电梯注册登记、检验检测状态。
总结
电梯采购需构建“需求精准化、招标合规化、评标专业化、管理数字化”的全链条体系。建议采用“三维验证法”:
1. 技术验证:通过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关键部件进行型式试验;
2. 服务验证:要求供应商提供同类项目的用户满意度报告(如近3年投诉率≤5%);
3. 合规验证:委托法律顾问审查招标文件中的排他性条款,确保符合《反垄断法》。
通过以上措施,可实现电梯采购的质量、效率与政策目标的多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