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标办法对比(政府采购)
政府采购的评分办法是确定中标供应商的核心规则,不同方法适用于不同场景,其适用范围和操作特点有明显差异。目前主流的评分办法包括最低评标价法、综合评分法和性价比法。
评分办法
定义
适用场景
最低评标价法
投标文件满足招标文件全部实质性要求,且投标报价最低的投标人为中标候选人。
技术规格统一、标准明确的货物或服务项目(如通用设备、简单服务),或需优先控制成本的项目。
综合评分法
投标文件满足全部实质性要求,按量化评审因素得分最高的投标人为中标候选人。
技术复杂、规格多样,需综合考虑技术、服务等因素的项目(如专业设备、软件开发、工程服务)。
性价比法(较少用)
按非价格因素得分除以投标报价,商数(性价比)最高的投标人为中标候选人。
需平衡非价格因素(如技术、服务)与价格的项目,但目前已逐步被综合评分法替代。公众号·得分111
核心要素对比
1.评分依据
最低评标价法:
以"满足全部实质性要求"为前提,核心依据是"投标价格最低"(P:"评标价"可能包含运输、安装等费用,非单纯报价)。
综合评分法:
以"满足全部实质性要求"为前提,核心依据是"各评审因素量化得分总和最高"。
性价比法:
以"非价格因素得分÷投标报价"的比值最高为核心依据,兼顾非价格因素与价格。
2.评审因素
最低评标价法:
仅要求"非价格因素(如技术、资质)满足招标文件实质性要求",不量化打分;价格是唯一竞争核心。
例:采购办公电脑时,只要内存、处理器等参数达标,价格最低者中标。
综合评分法:
需将价格、技术、商务、服务等因素量化为具体分值,且明确各因素权重(如价格占30%-60%,技术占20%-50%)。
例:采购医院专用检测设备时,评分因素可能包括:设备精度(30分)、售后服务(20分)、报价(40分)、企业资质(10分),总分最高者中标。
性价比法:
非价格因素需量化打分(如技术、服务),再除以投标报价,以比值衡量优劣,本质是"每一分钱买到的非价格价值"。
3.操作复杂度
最低评标价法:
最简单。只需审核投标文件是否满足实质性要求,再直接对比价格,几乎无复杂计算。
综合评分法:
最复杂。需提前设定详细评分细则(如"技术参数每偏离1项扣2分"),并对每个因素打分、汇总,对评审专家专业性要求高。
性价比法:
中等复杂。需计算非价格得分与价格的比值,逻辑较特殊,易引发争议,故使用较少。
评分办法
最低评标价法
优点
1.直观简单,易操作,减少人为干预;
2.严格控制成本,适合预算敏感项目;
3.对供应商公平性高(价格透明)。
缺点
1.仅适用于技术简单项目,无法体现技术/服务差异;
2.对招标文件"实质性要求"编写要求极高(需明确、无歧义),否则易引发争议;
3.可能存在"低价低质"风险(需依赖实质性要求约束)。
综合评分法
优点
1.全面考量多维度因素,适合复杂项目;
2.能选出"技术+服务+价格"综合最优供应商;
3.灵活性高,可根据项目特点调整权重。
缺点
1.评分细则若不明确,易受人为因素影响(如专家主观打分偏差);
2.价格权重设置不当可能导致"高价中标";
3.准备和评审耗时较长。
性价比法(较少用)
优点
1.平衡非价格因素与价格,避免单纯高价或低价;
2.适合"价值与成本需强关联"的项目。
缺点
1.逻辑较特殊,供应商理解难度大,易引发质疑;
2.计算方式复杂,不如综合评分法直观;
3.法规中优先推荐综合评分法,故应用场景有限众号·得分111
总结建议
优先选最低评标价法:
当项目技术标准统一(如通用设备、办公用品)、需严格控本,且能明确"实质性要求"时。
优先选综合评分法:
当项目技术复杂(如专业设备、定制服务)、需平衡技术、服务与价格时,是目前政府采购中最常用的方法。
谨慎使用性价比法:
仅在特殊场景下(如非价格因素重要但需严格控制单位成本)考虑,且需确保计算规则清晰无歧义。
定义与适用场景
优缺点对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