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切换]
关于我们

架设“高速路” 畅通“微循环”

内蒙古呼和浩特 全部类型 2025年08月28日
下文中“***”为隐藏内容,仅对乙方宝会员用户开放,会员后可查看内容详情
架设“高速路” 畅通“微循环”
**** 19:43:59

热点聚焦

框架协议采购促进小额零星采购提质增效——

架设“高速路” 畅通“微循环”

◆ 本报记者 张舒慧

《政府采购框架协议采购方式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110号,以下简称110号令)施行3年多来,框架协议采购从试水、摸索,到铺开、扩围,逐渐成为各地常用的一种采购方式。与以前的协议供货和定点采购相比,框架协议采购改变了什么采购人的采购价低了吗效率高了吗买卖更方便了吗带着这些追问,记者日前进行了采访。

机制之变:

从“零星分散”到“集纳优选”

长期以来,在政府采购实践中存在大量单次采购金额小、不同采购主体需要多次重复采购的需求,如采购计算机软件、汽车维修和加油等。这类采购不同于单一项目采购,难以适用现行政府采购法规定的采购方式,以前一般通过协议供货和定点采购来实施。这两种做法虽然为小额零星采购活动提供了便利,但因缺乏专门的制度规范,暴露出竞争性、公平性不足等问题。110号令出台后,这类采购不再“摸着石头过河”,有了操作指南。

众所周知,框架协议采购的核心创新,在于其“两阶段”架构,即第一阶段公开征集供应商,完成资质审核、价格谈判与产品入围;第二阶段则允许采购人直接从中选择成交供应商、下达订单,实现快速采购。

“它实际上是做了一道前置筛选。”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政府采购处一级主任科员宁静对此有深切体会,“以前每采一次,采购人都得重走一遍市场调研、公告发布、资质核验等全流程,耗时耗力。而现在,只需在已经过滤好的‘产品池’里精准挑选就行。”

这种方式尤其契合小额零星高频的采购场景。作为采购人,点击登录查看第二附属医院有关负责人李静对此感触颇深:“现在不用担心价格失控,也用不着反复比价,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她将框架协议采购的优势归纳为三点:化繁为简提升效能、两阶段联动实现深度优选、封闭与开放结合保障稳定。

供应商同样感受到了流程的精简。“以往上一款新产品,从准备资料到成功上架,至少要40分钟。”一位长期参与政府采购活动的代理商宋斌斌说,“如今,产品由厂家统一入围上架,我们只需一键关联,1分钟内就能完成,几乎不会出错。”

价格效率之辩:

能否解决以往的“顽疾”

框架协议采购被寄予厚望的另一重使命,是解决传统协议供货、定点采购中广受诟病的“质次价高”等问题。

“过去的定点采购,价格敏感性不高,更侧重于解决效率和便利性,因此竞争不充分、程序不规范,很容易导致价格与市场行情偏离。”有着多年一线工作经验的业内专家秦志龙告诉记者。

据宁静介绍,框架协议采购通过三种机制拧紧价格的“水龙头”:一是设立最高限制单价,要求响应报价不得突破,杜绝“虚高定价”;二是通过“公开征集+资格审查+评审入围”流程,引入充分竞争,压缩不合理利润空间;三是要求入围供应商必须是入围产品的生产厂家或唯一授权供应商,减少中间环节加价。

“框架协议采购基本解决以前电子卖场渠道商自己定价、拆改配、以次充好等乱象。”联想集团中国政企业务群政府行业负责人庄浩评价道,监管透明度也随之提升,所有产品的配置、价格在平台上一目了然。横向可比性强,既便于采购人选择,又便于监管者查看。

对于框架协议采购是否提升了采购效率,不同角色的体验存在微妙差异。

采访中,采购人和供应商观点一致。他们普遍认为,框架协议采购让重复性流程大幅减少,操作效率显著提升。“对于紧急或高频出现的采购需求,采购人可直接从框架协议确定的供应商中选取,避免重新组织采购的漫长过程。”宋斌斌表示。

但从全局流程看,有受访者认为,框架协议采购本身的组织实施远比过去的协议供货、定点采购复杂。全国人大机关采购中心工作人员杨晓莉表示,在开展框架协议采购过程中,流程比协议供货、定点采购复杂,效率并没有这两种方式高,但这是在公平与效率之间寻求平衡的必然结果。从平衡的角度来看,框架协议采购更可取。

其实,更深层的价格与效率问题,关乎人的作为。秦志龙提醒道,框架协议采购只是设定了价格“天花板”,并非最终成交价。许多采购人并不了解,他们在第二阶段选择供应商签订合同时,完全可以继续议价,主动作为的空间很大。

“然而,现在大家在这方面的意识普遍缺失。”秦志龙表示,框架协议采购最长可签两年,而IT类产品价格数月就可能大幅波动。这就要求集采机构和主管预算单位不能签了协议就躺平,必须动态跟踪市场,主动管理供应商。

杨晓莉表示,由于直接选定方式是确定第二阶段成交供应商的主要方式,需要采购人加强内控制度建设,以防腐败行为发生。

供应商之变:

洗牌、赋能与新挑战

框架协议采购重塑了政府采购市场的竞争格局,这是记者在采访中听到最多的一句话。

“它推动了一次行业洗牌。”庄浩感受到,框架协议采购对厂商的产品资质、质量、丰富度和售后都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厂商与渠道商的责任被深度绑定,改变了以往双方权责不清的局面,促使双方必须通力合作以保障客户体验。

对于许多代理商尤其是中小企业而言,框架协议采购也带来了公平性的改善。“只要产品入了围,任何代理商都有资格参与后续项目。”宋斌斌说,“在二次竞价时,我们不用再绞尽脑汁找产品资料,直接匹配报价就行,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他也呼吁,二次竞价的商务条款应避免“隐形歧视”。二次竞价是为了让采购人采购到价格合适且质量有保证的产品,同时也是让更多的中小企业参与进来。但目前公布的二次竞价项目中,不少项目增加了一些商务条款,包含但不限于:限制同一框架协议内参与竞价的CPU型号(并非入围该协议就可以参与)、软件、施工等。换言之,有些项目会额外限制CPU型号、捆绑软件或施工要求,这可能导致变相限制竞争。以电脑采购为例,这属于标准件的采购,应回归“拼产品、拼价格、拼服务”的本质。

此外,所有操作在线留痕,产品价格横向可比,采购数据持续沉淀……全流程电子化为监管部门留下了完整、透明、可追溯的数据痕迹,大大提升了监管的穿透力和效率。

“对于监管机构而言,框架协议采购带来了监管模式的升级,使得监管关口得以前移。”宁静解释道,审核集采机构报送的框架协议方案,本身就是一个深入了解品目特点、市场情况和潜在风险的过程。这使监管部门能从源头上更好地引导采购人依法依规开展采购活动。

框架协议采购的三年实践,是中国政府采购制度持续迈向现代化、专业化、市场化的一个缩影。“然而,再完善的制度设计,也离不开人的精准理解和主动执行。”杨晓莉认为,当前最大的挑战,或许并非制度本身,而在于采购各方能否真正领悟框架协议采购“竞争择优、讲求绩效”的精髓。比如,采购人能否摆脱“执行依赖”,提升主动管理能力;供应商能否跳出“价格搏杀”,聚焦价值创造;监管者能否利用好数据赋能,实现精准预警和智慧监管。

关注乙方宝服务号,实时查看招标信息>>
招标信息推荐
模拟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