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区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9年计划(草案)提请解放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一)围绕目标稳中求进,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
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33.56亿元,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1亿元,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13.73亿元,增长11.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2991.84元,增长8%。截至12月底,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26241万元,税收占比 91.3%,税收比重全市第 二。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态势,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
(二)强力推进项目计划,支撑基础进一步提升
着力实施“9313”项目推进计划。2018年,围绕“9313”项目推进计划,全年累计完成投资133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2%。其中,省重点项目1个(府城水厂一期项目),完成投资3.57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19%;市****
(三)积极推进“三大片区”,发展方向进一步明确
高铁经济片区。加快土地出让,成功对外挂牌成交5宗114.55亩土地,其中常新银河商务中心、翡翠湾项目先后落地并开工建设;重点建设了宝生商业广场、睿景酒店、新鑫文化综合体等8个投资超亿元以上重点项目;特色商业区连续三年成功实现每年晋星升级目标,2018年取得了在全省57个特色商业区中综合排名第六的优异成绩,并成为我市****
(四)加快产业优化转型,发展动力进一步形成
工业转型深入推进。支持引导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企业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11个技术改造项目,铁路电缆厂、华飞电子被评为全市****
(五)全面深化体制改革,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进“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全区前两批55项“一次办妥”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已对外公布,新行政服务中心建成投用,助推焦作市成功创建国家级行政审批服务标准化试点市。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积极实施“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等系列改革,企业新设立办照时限由原来的15个工作日缩短为2个工作日,提速近70%,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深化社会信用体系改革,借助“信用焦作”平台,推送双公示信息4604条,企业自律、社会共治、政府监管多方协同的市场监管体系逐步形成。深化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全区140余家事业单位按照时间节点完成了公务用车改革相关工作,公共财政支出进一步优化。
(六)不断加大对外开放,招商效果进一步显现
先后赴深圳、北京、上海、青岛开展招商推介,累计签约项目14个,总投资53.94亿元。全年组织外出招商活动27批次,与绿地集团、保利集团、颐高集团等行业百强企业达成合作意向,相继签约了总投资30亿元的神华重机1910泽煤盛场、投资30亿元的中原声谷小镇、投资50亿元的华地王朝五星级酒店等重点项目。全年累计引进省外境内资金50.5亿元,占市****
(七)深入贯彻绿色发展,城市生态进一步改善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大力实施道路改造提升,中州北路、政二街北段“白改黑”全面完成,电厂大道、政二街竣工通车;扎实推进“公厕革命”,45座公厕改造提升全面完成;协调推进道路美化和夜景亮化工程,美化区管道路17条。市****
(八)加快推进民生事业,群众福祉进一步提升
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全年民生领域投入9.06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0.4%;投资10840.5万元的十项民生工程基本完成。社区治理进一步深化,焦北街道幸福街社区在实践探索的“11355”楼院自治工作法,被民政部评为“优秀社区工作法”,全省仅三家社区获此殊荣。优质教育供给能力进一步提升,映湖路小学和解放区第一幼儿园建成投用,中招成绩继续蝉联五城区首位,连续六年获得全市****
2018年,我区较好地完成了全年主要目标和任务,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保持健康平稳的发展态势。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改革创新力度不够,一些体制机制障碍还没有完全打破,经济转型的引领作用尚不明显。二是传统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新经济产业发展尚需培育。三是城市****
二、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
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市****
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5%左右,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85%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完成市****
三、2019年的主要任务
(一)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实施“1513”项目推进计划,即:抓好100个区重点项目和5个省市重点项目,重点项目完成130亿元以上投资目标。通过开展“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年”活动,靠前服务、集中调度、强力推进,确保实现年度投资目标任务。2019年初步安排1000万元以上重点建设项目100个,总投资541.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32.2亿元。从项目类别看:商贸流通项目40个,总投资277.4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0.89亿元;社会事业及基础设施项目24个,总投资54.3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4.85亿元;房地产项目36个,总投资209.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6.46亿元。从项目性质看:新建项目60个,总投资407.8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6.34亿元;续建项目40个,总投资133.6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5.86亿元;运作项目29个,总投资293.4亿元;储备项目28个,总投资227.3亿元。
(二)加快建设“四大片区”。高铁经济片区,把特色商业区整体纳入高铁经济片区范围内,充分挖掘有效资源,利用高铁经济圈周边优质资源,以及工业企业搬迁腾退土地,加快高铁经济片区规划编制和项目引进工作。依托现有的特色街区、文创园区、商务楼宇等优势产业,着力引进金融保险、现代服务、“互联网+”等商业业态;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23个重要节点”积极运作重大项目。电厂及周边片区,继续与华侨城、中融鑫集团、绿地集团等国内知名企业集团进行深入对接,进一步完善项目规划设计,将百年电厂文化、城市****
(三)着力发展城市经济。着力优化都市工业。深入实施“三大改造”项目引领,全面实现工业经济转型升级。2019年实施工业类技改项目10个,项目总投资约5亿元,重点服务好“市十大改造项目”中平原光电的智能工厂项目,全面实现总装生产线转型升级。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参与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全力实施焦作电厂综合改造、神华重机1910泽煤盛场等全域旅游重点项目。持续发酵文创产业,推进13家企业搬迁改造工作,实现“退二进三”“腾笼换鸟”。鼓励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推动养老机构向“医养康”转型,加快推进电务医院医养结合项目和24家社区日间照料中心项目建设进度。着力培育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积极培植新税源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依托高铁站区位优势,和南水北调沿线及周边优美环境优势,加大与颐高集团、台湾鸿龙集团、福建商会等公司及各类商会的联络,以更优美的环境、更优惠的政策吸引各类企业总部落户,大力发展总部经济;依托报业大厦、万基商务中心、大丰商城、恒基商务等现有楼宇,积极引进各类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大力发展楼宇经济。着力发展金融经济,以“引金入焦”活动为契机,大力引进各类金融机构;利用市智慧金服平台,促进政银企深化合作,解决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积极对接阳光保险、太平洋财险、平安银行、平安财险等多家有意向金融机构,争取项目早日落户我区。着力推进“互联网+”经济,盯紧优优出行网络建设、山南影视文化创意园等项目,强化服务,争取早落地早实施。继续推进省级电子商务企业的项目认定工作,力争2019年新增2家以上省级电子商务认定企业。
(四)不断深化体制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提速、“网上办”常态化,适时开展投资项目容缺办理、并联审批,创优政务服务环境。统筹推进“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等系列改革,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建立健全“两库一单”,推进综合执法。深化税体制改革。做好新老财政体制的衔接工作,研究制定出台财源建设两年行动提升计划,研判经济形势,做好财税分析,充分调动各街道培植财源税源的积极性。深化民生领域改革。切实促进完善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全面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质量。积极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均衡化发展。深化机构改革。把握好《焦作市****
(五)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切实提升城市****
(六)深化生态文明建设。落实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打好水土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大气污染防治,狠抓“六控”措施落实,严格落实“六个百分之百”、“两个禁止”要求,确保我区PM10、PM2.5浓度稳定下降,空气优良天数持续上升。扎实推进清洁取暖试点城市****
(七)着力改善民生事业。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发展,加快南部新区、西部棚改区域学校、幼儿园建设步伐。持续深化综合医改,扎实开展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完善医疗卫生公共服务体系。全力做好省政府对我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绩效考核工作。大力推广“科普中国”优质资源,做好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各项工作。不断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全面落实各项就业政策,新增城镇就业48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和扩面提标,确保参保人数和参保率达到市****
各位代表,做好2019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任务光荣而艰巨。让我们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真抓实干、锐意创新、开拓进取,努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社会和谐稳定,为我市在中原更加出彩中出重彩、更精彩贡献最大力量!
《计划报告》部分词语解释
1.四区四中心:“四区”即建设中心城区引领区、区域商贸中心区、社区治理示范区、生态宜居核心区;“四中心”即打造全市现代服务业中心、总部经济中心、高铁经济中心、全域旅游康养中心。
2.三大片区:即高铁经济片区、电厂及周边片区、北山浅山片区。
3.四城四区:“四城”即建设中原城市****
4.四城联创:即2017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2018年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带动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
5.智慧楼院:按照安防科技化、管理信息化、生活智能化的新思路,逐步建立以智慧安防、智慧管理、智慧生活为核心的智慧楼院新标准。
6.11355楼院自治工作法:围绕一个核心,以社区****
7.9313项目推进计划:“9”,即全年计划实施重点项目93个;“3”,即项目总投资398亿元;“13”,即重点项目年度完成投资130亿元。
8.“1513”项目推进计划:抓好100个区重点项目和5个省重点项目,重点项目完成130亿元以上投资目标。
9.双50企业:“50强”企业:营业收入高;上缴税金多,社会贡献大;在产业集聚区、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中处于骨干或领先地位,辐射带动作用强。“50高”企业:营业收入较高且增长快;企业纳税较多且增长快;拥有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所获重要专利数多;投资强度大;企业影响力大、产品知名度高。
10.服务业“两区”:即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
11.放管服:即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简称。
12.一网通办:把政务数据归集到一个功能性平台,企业和群众只要进一扇门,就能办成不同领域的事项,解决“办不完的手续、盖不完的章、跑不完的路”等麻烦。
13.最多跑一次改革:是通过“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一次办结”的服务模式创新,让企业和群众到政府办事实现“最多跑一次”的行政目标。
14.一次办妥:通过拓宽服务渠道、优化办理流程、整合政务资源、共享部门数据、融合线上线下、借助新兴手段等多种方式,实现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时,在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受理条件的情况下,在实体政务服务大厅或网上申请,从受理申请到送达办理结果,全过程要求申请人到政务服务大厅或政务部门“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15.23个节点:即人民广场、人民公园、月季公园、汽车客运总站、腾飞雕塑、火车站、6座南水北调桥(丰收路、人民路、普济路、南通路、民主路、政二街)、4座铁路涵洞(南通路、友谊路、政一街、政二街)、三维商业广场、王府井百货、万达广场、云达国际酒店、和平街市****
16.六控:即控尘、控煤、控车、控油、控排、控烧。
17.双替代:即在城市****
18.林长制:指按照“分级负责”原则,构建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