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切换]
关于我们

济源市王屋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草案公示

河南济源 全部类型 2025年09月03日
下文中“***”为隐藏内容,仅对乙方宝会员用户开放,会员后可查看内容详情
索 引 号: ****
主题分类: 城市规划
发布机构: 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发布日期: ****
标 题: 济源市****
济源市****

为落实国家、省、市****

本规划是王屋镇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和指导各类建设的行动纲领,是落实和深化上位规划要求,是城镇开发边界内编制详细规划、城镇开发边界外编制村庄规划和开展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基本依据。

一、 规划总则

1. 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21-2035年。基期年2020年,近期到2025年,目标年为2035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2. 规划范围和层次

规划范围分为两个层次。王屋镇镇域和王屋镇镇政府驻地。

二、 总体定位

结合上位规划要求、王屋镇资源禀赋条件以及未来发展诉求,确定王屋镇发展定位为:愚公精神发祥地、国家蔬菜制种基地、区****

三、 底线管控

1. 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

根据市****

2. 生态保护红线

根据市****

3. 城镇开发边界

根据市****

4. 村庄建设边界

本规划划定村庄建设边界940.14公顷。

四、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1.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构建“一心、一带、五片区****

2. 国土空间规划分区

以主体功能定位为基础,划定生态保护区****

五、 农业空间与乡村振兴

1. 农业生产空间

因地制宜形成独具特色、优势互补的“菌牧蔬果、四区****

2. 村庄分类布局

特色保护类村庄4个。切实保护村庄的格局、风貌以及自然田园景观等整体空间形态与环境。

城郊融合类村庄3个。加快镇村产业融合发展,加强与城镇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实现城镇公共服务设施覆盖,强化服务镇政府驻地发展、承接镇政府驻地功能外溢的作用。

整治改善类村庄37个。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为重点,实现村容村貌提升。

其他情况2个。愚公林场、王屋林场。

3.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

以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为导向,统筹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低效建设用地整治、宜耕后备资源开发等,实现粮食产能提升,耕地面积稳中有升,促进耕地保护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优化绿色生态空间、高效农业空间、特色城镇空间,构建安全、和谐、富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新格局。

六、 生态空间与生态修复

1. 生态保护空间

依托“林原相映”的自然本底,构建“两区”生态保护格局。“两区”指北部南太行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中南部太行山低山丘陵生态农业与水土流失保护修复区。

2. 重要生态空间管控

统筹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筑牢南太行生态屏障。

3. 生态修复

森林生态修复。划定天然林保护工程管理区,对工程区内的森林进行全面有效管护,全面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加强公益林建设和森林培育。

矿山生态修复。系统推进矿山生态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消除因采矿造成的地质灾害隐患,修复受损的生态系统,逐步改善矿山生态环境。

水体湿地生态修复。水生态环境质量根本好转,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取得突破,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有效提升,重要河流水生态系统功能初步恢复。

水土流失治理。针对王屋镇南太行山区****

大气污染治理。持续推进低碳城镇建设,降低碳排放强度。

七、 建设空间与产镇融合

1. 镇村职能定位

结合镇村职能特点,划分综合服务型、生态旅游型、特色农业型三类村庄职能定位。

综合服务型,主要完善城镇服务配套,承载产业转型发展,辐射带动周边村庄。

生态旅游型,依托生态旅游资源,重点发展旅游产业,积极推进生态、文旅、农旅等融合发展。

特色农业型,以特色种植及养殖为主要职能,重点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种养殖。

2. 产业发展体系

构建以“制种、高山蔬菜、中药材、食用菌、畜牧”五大农业产业为基础、生态及乡村旅游为支撑、加工业为补充的产业体系,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八、 镇政府驻地空间布局

1. 空间结构

构建“一轴、两带、三心、多片区”的空间结构。

“一轴”指济邵路城镇发展轴;

“两带”指王屋路沿街商业带、山门路生态休闲带;

“三心”指南部镇区****

“多片区”指综合服务区、文化旅游区、田园居住区、生态保护区。

2. 建设用地布局

规划城镇开发边界范围内城镇建设用地总规模为64.68公顷,新增用地优先用于产业用地、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以及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

九、 支撑保障体系

1. 道路交通

高速公路:形成“一横一纵”的高速公路网格局,一横为菏宝高速、一纵为阳济高速。

国省干线:提质扩容G327、S230等国省干线道路等级。

旅游公路:着力打造南太行旅游通道S230。

结合现状镇村道路,通过道路升级改造,加强镇政府驻地与行政村之间交通联系;完善镇域范围内旅游通道的建设;规划镇村联系道路不低于四级公路,路面宽度7-8米;规划村村通公路为四级公路,路面宽度不低于5米。

保留现状的王屋镇汽车客运站、王屋山旅游客运站,规划结合公共交通系统,内部布置旅游服务车;布置村村通公交。

2. 基础设施

(1)供水工程规划

规划供水水源为王屋山水库和天坛山水库。

规划保留现状王屋山水厂和天坛山水厂。王屋山水厂设计规模为5500立方米/日,主要为王屋镇镇政府驻地、附近村庄和大峪镇、下冶镇的部分村庄服务;天坛山水厂设计规模为8000立方米/日,主要为附近村庄和承留镇、大峪镇的部分村庄以及工业企业服务。

加快实施新建麻院水库、白狐沟水库、引黄补济及灌区工程以及天坛山、王屋山引调水工程。

(2)排水工程规划

镇政府驻地规划扩建王屋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为2500吨/日。加强和完善乡村地区****

(3)电力工程规划

规划保留现状220千伏愚公变电站,规划保留现状2座110千伏翔云变电站和长树岭变电站。

(4)通信工程规划

规划保留现状邮政局,新建2处通信分局。完善5G网络,新建5G基站,基站站距400~500米,基站密度6~7个/平方千米。

(5)燃气工程规划

规划保留现状CNG供气站。规划镇村结合调压站建设,采用集中供气(天然气管网)模式,采用管网延伸的方式,逐步将其纳入集中供气系统。部分管网铺设不到的村庄可采用液化石油气、沼气、秸秆气化气等方式供气。

(6)环卫工程规划

至规划期末,王屋镇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95%,城镇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100%。

3. 公共服务设施

在现状公共服务设施的基础上,结合人口发展趋势,分项分级设置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镇政府驻地-行政村”两级城乡生活圈服务体系,全面实现城乡基本服务设施均等化。

镇政府驻地。依托镇政府驻地,统筹布局满足乡村居民日常生活、生产需求的各类服务要素,打造面向镇域的公共服务体系,形成城乡社区****

行政村。结合现状的村委会,按照村级标准配置文化站、老年活动室、健身场地、便民店等乡村居民日常生活生产需求的服务要素,为本村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满足居民基本需求,提升村级公共服务水平。

4. 综合防灾

王屋镇的防洪标准不低于20年一遇,排涝标准不低于10年一遇。镇域内主要的河流有铁山河、大店河、逢石河等,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

按照7度的抗震设防标准进行建设,学校、幼儿园、养老院、医院、车站、体育场馆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提高1档进行抗震设防。

开放式的干线公路网、城镇干道网为主通道,构建多方向、多层级、多路径适应多情景的应急救援网络。

在王屋镇设立王屋镇域消防指挥中心。根据接警起5分钟内到达责任最远点,规划在镇政府驻地设置一级普通消防站一座。

落实国家有关人防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对镇政府驻地目标实行分类防护,修建各类人防工程,逐步完善镇政府驻地重点防护目标的地下人防系统。

明确主要灾害类型,提出崩塌、滑坡、泥石流、采空塌陷的防治措施。

十、 完善规划实施保障

1. 建立长效机制,推进工作开展

建立健全“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的规划体检评估机制。利用国土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系统,实现对规划执行情况实时监测、预警和定期评估。将规划实施管理列入政府工作政绩考核内容,定期考核,做到有管理目标、管理机制、管理队伍、监督措施等。

2. 加强规划宣传,强化公众参与

通过政府官网、公告栏等多种渠道及时公布规划信息,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和建议,组织召开各种座谈会和研讨会,使公众了解国土空间规划对改善人居环境、促进镇域发展的重大意义,提高公众的规划意识,让公众通过法定的程序和渠道有效参与规划实施的决策和监督。

关注乙方宝服务号,实时查看招标信息>>
模拟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