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切换]
关于我们

2025045济源市邵原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草案招标公告(原标题:2025045济源市邵原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草案公示)

河南济源 全部类型 2025年09月03日
下文中“***”为隐藏内容,仅对乙方宝会员用户开放,会员后可查看内容详情
索 引 号: ****
主题分类: 城市规划
发布机构: 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发布日期: ****
标 题: ****点击登录查看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2021-2035年)草案公示
****点击登录查看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2021-2035年)草案公示

为落实国家、省、市****点击登录查看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本规划是邵原镇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和指导各类建设的行动纲领,是落实和深化上位规划要求,是城镇开发边界内编制详细规划、城镇开发边界外编制村庄规划和开展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基本依据。

一、 规划总则

1. 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21-2035年。基期年2020年,近期到2025年,目标年为2035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2. 规划范围和层次

规划范围分为两个层次。邵原镇镇域和邵原镇镇政府驻地。

二、 总体定位

结合上位规划要求以及邵原镇资源禀赋条件,综合考虑邵原镇的现实与未来发展诉求,注重全域旅游与转型发展,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协同发展,落实市****

三、 底线管控

1. 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

根据市****

2. 生态保护红线

落实《济源市****

3. 城镇开发边界

落实《济源市****

4. 村庄建设边界

本规划划定村庄建设边界987.28公顷。

四、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1.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构建“一核一轴三区****

2. 国土空间规划分区

以主体功能定位为基础,划定生态保护区****

五、 农业空间与乡村振兴

1. 农业生产空间

因地制宜形成独具特色、优势互补的“四区****

2. 村庄分类布局

城郊融合类3个。加快镇村产业融合发展,完善与城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城镇公共服务设施覆盖,强化服务镇政府驻地发展、承接镇政府驻地功能外溢的作用。

集聚提升类4个。以集聚提升为导向,引导人口、产业、公共服务等要素集中布局。

特色保护类9个。切实保护村庄的格局、风貌以及自然田园景观等整体空间形态与环境。

整治改善类34个。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为重点,实现村容村貌提升。

其他情况1个。小浪底水库(邵原)。

3.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

以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为导向,统筹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低效建设用地整治、宜耕后备资源开发等,实现粮食产能提升,耕地面积稳中有升,促进耕地保护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优化绿色生态空间、高效农业空间、特色城镇空间,构建安全、和谐、富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新格局。

六、生态空间与生态修复

1. 生态保护空间

依托“山河相望、林田相映”的自然本底,构建生态保护格局。划定沿南太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中部浅山丘陵林地保育区、沿黄湿地生态涵养区。

2. 重要生态空间管控

统筹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统筹黄河生态带山水林田湖草的协同保护与治理,筑牢南太行生态屏障。

3. 生态修复

森林生态修复。邵原镇划定天然林保护工程管理区****

水体湿地生态修复。水生态环境质量根本好转,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取得突破,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有效提升,重要河流水生态系统功能初步恢复。

水土流失治理。针对邵原镇南太行山区****

大气污染治理。持续推进低碳城镇建设,降低碳排放强度。

七、建设空间与产镇融合

1. 镇村职能定位

结合镇村现状资源禀赋、区****

综合服务型,主要完善城镇服务配套,承载产业转型发展,辐射带动周边村庄。
生态保护型,主要承担植林护林、维育生态环境等职能。
休闲旅游型,依托特色旅游资源及配套设施,重点发展旅游产业,积极推进生态、文旅、农旅等融合发展。
农业发展型,以传统种植及特色养殖为主要职能,重点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种养殖。

2. 产业发展体系

以全域旅游为抓手,重点发展以富硒农产品、蔬菜制种、鲜果、烟叶、棉花为亮点的种植业,全面发展劳保产业,延长产业链条,大力发展旅游业,夯实一产、转型二产、优化三产,构建特色农业、绿色发展、生态旅游三大板块,形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

八、镇政府驻地空间布局

1. 空间结构

构建“一心、两轴、四片区”的空间结构。

“一心”指以镇政府为中心的综合服务中心。
“两轴”指沿泰和路的商业发展轴、沿豫晋大道的城镇发展轴。
“四片区”指北部工业发展区、西部工业发展区、中部居住生活区、东部居住生活区。

2. 建设用地布局

规划城镇开发边界范围内城镇建设用地总规模为134.30公顷,新增用地优先用于产业用地、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以及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

3. 社区生活圈

构建优质公共服务体系,按配置标准补齐公共服务短板,重点完善提升基础教育、文化、体育、社会福利等设施。强化生活圈内基本服务功能可达性,将生活圈作为社区公共资源配置和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
4. 景观风貌格局
基于山、林、城要素,整合邵原山体景观、地域特征,通过镇景关系来构建特色风貌,通过空间品质提升来打造特色城镇,在镇政府驻地外围依托山体、林地、农田等既有生态空间,建设连续的区****

九、支撑保障体系

1. 道路交通

高速公路:形成“一横一纵”的高速公路网格局,一横为现状菏宝高速、一纵为新建济新高速。

国省干线:提质扩容G327、S230、S310等国省干线道路等级,形成以二级公路为主的互联互通干网网络。
旅游公路:着力打造南太行旅游通道S230,沿线共设置公路驿站及小型观景台,助力沿黄旅游产业发展。
结合现状镇村道路,通过道路升级改造,加强镇政府驻地与行政村之间交通联系;完善镇域范围内旅游通道的建设;规划镇村联系道路不低于四级公路,路面宽度7-8米;规划村村通公路为四级公路,路面宽度不低于5米。
保留现状的邵原客运站,规划结合公共交通系统,内部布置旅游服务车;布置村村通公交。

2. 基础设施

(1)供水工程规划

规划供水水源为布袋沟水库和鳌背山水库。
规划保留布袋沟给水厂。布袋沟给水厂规划扩建至6000立方米/日,水源通过输水干管引布袋沟水库和鳌背山水库,主要为邵原镇政府驻地及50个行政村服务。
(2)排水工程规划
镇政府驻地规划扩建邵原镇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为4000吨/日。构建“集散结合、全面处理”的污水系统,规划镇政府驻地周边污水系统可覆盖区****
(3)电力工程规划
规划保留110千伏泰和变电站。高压线走廊主要沿生态防护绿化带及外围绿化带敷设,中压配电线路以架空线为主。
(4)燃气工程规划
规划新建LNG供气站。规划镇村结合调压站建设,采用集中供气(天然气管网)模式,逐步提高天然气普及率。
(5)通信工程规划
合理规划各种通信、邮政设施用地,各种通信管线“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统一管理”。推动5G技术发展,与车联网、工业互联网、智慧医疗、智能家居等物联网及行业应用深入融合,实现“万物互联”。
(6)环卫设施规划
至规划期末,邵原镇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95%,城镇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100%。

3. 公共服务设施

在现状公共服务设施的基础上,结合人口发展趋势,分项分级设置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镇政府驻地-行政村”两级城乡生活圈服务体系,全面实现城乡基本服务设施均等化。

镇政府驻地。依托镇政府驻地,统筹布局满足乡村居民日常生活、生产需求的各类服务要素,打造面向镇域的公共服务体系,形成城乡社区****
行政村。结合现状的村委会,按照村级标准配置文化站、老年活动室、健身场地、便民店等乡村居民日常生活生产需求的服务要素,为本村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满足居民基本需求,提升村级公共服务水平。

4. 综合防灾

镇域内主要的河流有东阳河、七沟河等,防洪标准不低于20年一遇,排涝标准不低于10年一遇。

按照7度的抗震设防标准进行建设,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应当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
以开放式的干线公路网、城镇干道网为主通道,构建多方向、多层级、多路径适应多情景的应急救援网络。
在邵原镇设立邵原镇域消防指挥中心。根据接警起5分钟内到达责任最远点,规划在镇政府驻地设置一级普通消防站一座。
落实国家有关人防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对镇政府驻地目标实行分类防护,修建各类人防工程,逐步完善镇政府驻地重点防护目标的地下人防系统。
明确主要灾害类型,提出崩塌、滑坡、泥石流、采空塌陷的防治措施。

十、 完善规划实施保障

1. 建立长效机制,推进工作开展

建建立健全“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的规划体检评估机制。利用国土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系统,实现对规划执行情况实时监测、预警和定期评估。将规划实施管理列入政府工作政绩考核内容,定期考核,做到有管理目标、管理机制、管理队伍、监督措施等。

2. 加强规划宣传,强化公众参与

通过政府官网、公告栏等多种渠道及时公布规划信息,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和建议,组织召开各种座谈会和研讨会,使公众了解国土空间规划对改善人居环境、促进镇域发展的重大意义,提高公众的规划意识,让公众通过法定的程序和渠道有效参与规划实施的决策和监督。

附件: 点击登录查看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草案公示.pdf
关注乙方宝服务号,实时查看招标信息>>
模拟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