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我局拟对点击登录查看515省道建设工程(427省道改线)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审查。现将拟审查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联系电话:****
传 真:****
邮 箱:****@126.com
通讯地址:徐州市****
邮 编:221000
序号 | 项目 名称 | 建设地点 | 建设单位 |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 项目概况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1 | 515省道建设工程(427省道改线) | 徐州市沛县 | 江苏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股份公司 | 项目位于沛县境内,涉及龙固镇、杨屯镇、安国镇、朱寨镇、鹿楼镇、栖山镇。项目路线起于龙固镇东侧253省道,向南新建公路连续跨越徐沛铁路、徐沛运河后,接入龙河路老路,利用龙河路老路线位改扩建,向南依次穿越杨屯镇、安国镇、朱寨镇、鹿楼镇、栖山镇,终点与322 省道平交,工程路线全长约34.264km,全线位于徐州市**** 项目采用双向两车道二级公路技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80km/h(下穿丰沛铁路、上跨济徐高速节点限速60km/h),路段路基宽度16m。工程总投资15.3亿元。 | 废气:施工期严格渣土运输车辆规范化管理,渣土运输车密闭运输;施工场地必须做到“围挡达标、公路硬化达标、冲洗平台达标、清扫保洁达标、裸土覆盖达标、工程机械达标、油品达标、渣土运输车辆达标”;路面工程底基层、基层施工完毕应及时覆盖并洒水抑尘;桥涵施工过程中,避免露天搅拌混凝土、砂浆,现场进行截桩、破碎等易产生扬尘的施工时,应采取洒水防尘措施。路面封层、透层、粘层施工中应采用沥青洒布车,施工单位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前提下控制沥青混凝土的温度,尽量降低摊铺温度,摊铺后采取水冷措施。沥青混凝土路面铺装选择在大气扩散条件较好的时候集中作业,沥青摊铺时注意风向。运营期加强公路路基边坡绿化带、路面、交通设施的养护管理,加强机动车管理,定期清扫路面和洒水,减少路面扬尘。 废水:施工期合理安排水域施工的作业时间和施工方式,桥梁枯水季施工,涵洞非农灌期施工,采用围堰法施工;施工场地生产废水全部回用,不外排入周边水环境,不设置施工营地,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依托周边民房。 固废:施工期产生的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弃土方优先用于沿线绿化工程覆土和临时占地恢复,多余弃方运至区域指定弃渣场,临时弃方应在用地红线范围内设置专门的临时堆土场进行暂存;铣刨废料和建筑垃圾,运送至建筑垃圾处理企业和城市建筑垃圾处置场处理。桥梁基础施工钻孔工序产生的泥浆废水采用泥浆回收技术回收泥浆,泥浆回用,尾水经混凝沉淀处理用于洒水降尘;清孔工序清出的钻渣经沉淀、固化后运至建筑垃圾处理企业和城市建筑垃圾处置场处理。 噪声:选用低噪声施工方式和机械,合理设置施工场地。施工区**** 生态:严格控制施工临时用地,做到永临结合,制定耕地占补平衡方案、林地补偿方案、湿地占补平衡方案,施工临时便道尽量利用既有公路及乡村公路;开展讲座、加强宣传,做好施工规划前期工作,避免对沿线沟渠水力联系的切割,严格控制施工界限,减少两栖爬行类栖息生境的破坏;不在各生态敏感区域内设置永久占地范围外的临时用地,也不得在生态敏感区域内排放施工生活污水、含油废水及生活垃圾等,沛沿河(沛县**** 环境风险:施工期定期检查和维护施工机械,并制定应急预警制度。运营期加强道路沿线的交通管理,设置必要的限速、路形标记;加强桥梁的防撞栏防撞等级;生态空间管控区**** 公众参与:按照要求开展 相关部门意见:该项目取得《省发展改革委关于515省道(427省道改线)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苏发改基础发〔2024〕1074号;项目代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