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第一次走进法庭,在庄严肃穆的国徽下,审判长敲响法槌的声音让姚孟君心头一震。在以后的工作中,她始终记住法槌轻敲的庄严声响,坚持用细致与坚韧在重复中守护公正,一步步成长为法官眼中“放得心”“靠得住”的书记员。
初任书记员,从懵懂到敬畏
“最初以为书记员只是简单的记录工作,但真正进入庭审才知绝非想象中的那般轻松——当事人语速太快、专业术语听不懂、笔录格式不熟悉、当事人普通话不标准……”第一次庭审姚孟君的笔录并不顺畅,虽然审判长给予耐心的引导和安慰,但庄严的庭审还是让她深刻认识到,法庭记录一字千金,不允许有任何疏漏。庭审记录是否完整准确,关系到法官对案件事实的梳理认定;卷宗归档是否规范,影响着案件的后续查阅和监督。自此,敬畏之情从她内心油然而生。
锤炼专业技能,在磨炼中成长
书记员虽不是案件的裁判者,但却是法官办案的重要“左右手”。从庭审时的记录到后续的文书校对、卷宗整理、装订入档等等,每一个环节都容不得半点马虎。一个错别字、一处时间误差,都可能影响案件进程,甚至造成不良后果。书记员的工作,让姚孟君深刻体会到“细节决定成败”并非空话,法律的严谨性恰恰体现在细节中,也促使她养成了反复核对、精益求精的习惯。
五年来,姚孟君共参与庭审记录的案件2000余件,年均400余件;校对、送达文书2600余份;装订归档卷宗1900余册。工作内容虽然繁琐,但也有属于自己的工作心得和方法,能够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和肯定,她觉得自己也是幸福和幸运。
耐心服务群众,传递司法温情
在日常工作中,书记员会接触到不同的当事人,他们可能因案件本身或司法流程表现出焦虑、激动。这时候,耐心解答疑问、引导他们按程序办事,既是职责要求,也是对他人处境的体谅。在一次庭审中,一位七旬老人因眼花看不清庭审笔录急得发抖时,姚孟君急忙跑到诉讼服务中心为其取来老花眼镜,老人签完笔录后,开心的一句:“姑娘,你真是个好孩子,谢谢你。”让她特有感触,书记员的价值不是在日光灯下,而是在当事人舒展的眉头里,在法官的每一句肯定里,在司法程序环环相扣的顺畅里。
协助法官办案,简单而不平凡
蚌山法院作为案多人少矛盾较为突出的法院,在法官工作繁重时,姚孟君能主动承担庭前调解、送达协调等任务;面对法官的办案需求,会提前做好庭前准备,确保庭审高效顺畅;面对团队协作中的配合,可以积极补位、主动担当,和同事们一起凝聚起办案合力;在新入职同事遇到困难时,会倾囊相授记录技巧,耐心地指导他们如何操作。
正如杨绛所说:“历经沧桑,方知平淡最真,看尽繁华,方知简单最美。”姚孟君始终认为,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岗位守住就是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