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切换]
关于我们

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农业前景可期

内蒙古包头 全部类型 2025年09月30日
下文中“***”为隐藏内容,仅对乙方宝会员用户开放,会员后可查看内容详情
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农业前景可期
**** 10:05:28

【专家视角】

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农业前景可期

◆ 贺蕊

当前,我国农业经济正经历从传统生产模式向高质量、绿色化、数字化发展的深刻转型。政府采购在支持乡村振兴、推动绿色农业发展、促进农业科技创新等方面既面临机遇又存在挑战。综合来看,绿色农业经济在政府采购领域的发展前景可期。

政策联动基础已形成

一方面,新时代农业经济呈现出以下鲜明特征:首先,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健康”转变,对农产品品质、安全、品牌提出了更高要求。其次,农村一二三产业加速融合,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蓬勃发展。再次,科技创新驱动,使得生物技术、智慧农业、数字技术等正重塑农业生产方式与管理模式。最后,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下,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成为发展方向。这些特征决定了政府采购支持农业经济的发力点更加多元。

另一方面,政府采购政策功能支持范围也在不断拓展,其政策内涵进一步丰富。一是目标多元化,采购活动不仅要实现物有所值,更要服务于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碳中和等国家重大战略。二是手段精准化,通过制定采购需求标准、预留采购份额、给予价格评审优惠等工具,精准滴灌政策目标领域。三是范围扩大化,采购对象从有形产品扩展到更多服务领域,如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等,为农业经济提供了更广阔的接入空间。

联动的现状与挑战

近年来,各级政府在利用政府采购支持农业经济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例如:政府采购促进“农校对接”“农超对接”方面成效显著。具体而言,通过统一采购贫困地区或本地优质农产品,有效保障了学校、机关食堂的供应,也稳定了农产品销路;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优先采购,引导农业生产方式向绿色化转型;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项目采购中,越来越多地引入绩效导向,鼓励采用新技术、新模式。这些实践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标准化生产,提升了农产品市****

——政策体系协同性不足。农业支持政策与政府采购政策的衔接不够紧密,采购需求标准与农业高质量发展标准尚未完全统一,导致政策合力未能充分显现。

——农业经营主体承接能力有限。大量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小、规范化程度低,难以满足政府采购对资质、发票、稳定供应能力等方面的硬性要求,存在“想接接不住”的困境。

——采购模式创新滞后。当前采购多以传统的货物类采购为主,对于农业技术服务、农业大数据应用、农业品牌营销等新兴服务的采购模式探索不足,难以有效支持农业全产业链升级。

——绩效评价机制不完善。对涉农采购项目的绩效评价,往往侧重于资金节约率等短期经济指标,而对带动农民增收、 促进技术扩散、改善生态环境等长期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衡量不足。

发展前景与路径选择

面对机遇与挑战,未来农业经济在政府采购领域的发展前景广阔,应从以下几个路径重点突破。

第一,强化顶层设计,构建支持农业现代化的政府采购政策体系。国家层面应加强统筹规划,将支持农业高质量发展明确为政府采购的重要政策目标。一是制定和完善涉农采购品目分类标准,细化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的采购需求标准,并将其嵌入电子化采购平台。二是落实并扩大面向中小微农业企业的预留份额政策,探索对符合条件的合作社、家庭农场给予更具弹性的资质审查和评审优惠。三是推动政府采购政策与农业补贴、农业保险、农村金融等政策工具协同发力,形成“组合拳”效应。

第二,创新采购模式,拓展农业新业态、新服务的政府采购空间。顺应农业数字化转型和产业融合趋势,大胆探索新型采购模式。一是推广“服务采购”模式,积极采购农业科技咨询服务、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服务、智慧农业解决方案、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与推广服务等。二是探索“绩效导向型采购”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例如,在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中,不以简单工程量而以“节水增效”的最终效果作为支付依据,激励供应商提供最优解决方案。三是试点“创新合作伙伴”关系,对于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可与领先的农业科技企业或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同研发和采购。

第三,赋能农业经营主体,提升其参与政府采购的竞争力。政府采购不仅是市场机会,更是倒逼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自身实力的催化剂。一是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训与指导,帮助其熟悉政府采购流程、规范财务管理和产品标准认证。二是鼓励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由龙头企业牵头,联合合作社、家庭农场共同参与政府采购项目,形成优势互补、风险共担的共同体。三是利用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 建立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体系,这不仅符合政府采购对品质和安全的高要求,也能极大增强消费者和采购单位的信心。

第四,健全绩效管理,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的统一。建立科学、全面的涉农政府采购绩效评价体系是确保政策落地见效的关键。应引入全生命周期成本效益分析法,不仅要计算采购环节的成本,更要评估项目对当地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民就业增收、农村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的长期综合影响。将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政策调整挂钩,形成“采购—评价—反馈—优化”的良性循环,确保政府采购资金真正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赋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之,通过系统性的政策设计、模式创新、主体赋能和绩效管理,政府采购完全有能力在引领农业绿色化、优质化、品牌化发展,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新型农业服务业态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战略作用。未来,随着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农业经济必将在政府采购这片广阔的“政策蓝海”中迎来更加灿烂的发展前景,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

关注乙方宝服务号,实时查看招标信息>>
模拟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