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编号 | - | 资质要求 | - |
招标/采购内容 | | 预算金额 | 暂未确定 |
获取标书截止时间 | - | 投标截止时间 | - |
近年来,点击登录查看(以下简称中心)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决策部署,从政策优化、信息公开、AI赋能等多维度发力,打通政府采购促进民营经济政策执行“最后一公里”,确保政策落地见效,持续擦亮杭州民营经济金名片。
优化政策供给 降低民企参与门槛
提升预留份额,拓宽民企市场空间。中心落实国家政策,将政府采购面向中小企业预留份额从30%提升至40%。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政策覆盖货物、服务、工程全项目类型。依据《浙江省财政厅等6部门关于印发政府采购工程落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的通知》,采购限额标准以上、400万元以下适宜由中小企业提供的政府采购工程,必须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超过400万元且适宜的,需预留该部分项目预算总额40%以上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在杭州,2024年全市授予中小企业的政府采购合同占比近92%,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一成绩离不开预留份额政策的有力推动,为以民营企业为主的中小企业创造了更多市场机会。
创新准入模式,简化民企参与流程。从2021年8月开始,中心推行“承诺+信用”准入模式,供应商凭借符合条件的承诺函,无需提供营业执照、社保清单、资产负债表等繁杂证明材料,即可参与政府采购活动,这一举措极大降低了民营企业参与门槛。2021年8月—2025年8月,中心已有970个政府采购项目采用“承诺+信用管理”准入模式,惠及供应商约4000家/次,减少提供各项材料约12000份。同时,全面取消政府采购领域投标(响应)保证金、免收采购文件工本费、降低履约保证金缴纳比例,切实减轻企业资金压力。制度性交易成本的降低,让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能够更便捷地进入政府采购市场。
深化信息公开,强化民企服务保障。配合财政部门,集成落实专门面向中小企业政府采购的意向清单、采购清单和结果清单“三张清单”。企业通过这些清单,能够集中、高效地获取政府采购信息,及时掌握采购需求。所有交易项目政府采购意向公开时载明是否预留中小企业采购份额,助力中小企业精准把握商机,拓展市场。
实施“人工智能+”行动 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实行智能巡检校验,规范采购文件编制。依据政府采购领域“四类”违法违规行为专项整治工作政策,针对采购人设置差别歧视条款、代理机构乱收费等突出问题引入采购文件智能巡检,辅助更加合法合规地编制采购文件。2025年8月中旬上线以来,中心累计巡检项目6个,检出可疑风险点2项,采购人完成整改1项。
探索智能辅助评标,减少人为因素干扰。协同开发 AI辅助评标功能,预计2025年10月上线,将通过对投标文件进行智能解析,自动比对投标文件与招标文件要求,识别异常情况、错误表述或疑似抄袭内容,同步提醒专家,辅助专家高效、准确评审,减少人为因素干扰,确保评标过程公平公正,为民营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使其凭借自身实力在政府采购项目中体现竞争优势。
优化采购流程 提升民企参与效率
推进全流程电子化,实现民企“零跑腿”。2018年起,实现政府采购活动全流程电子化,从项目招标、投标、开标到中标通知发放,全程线上操作,企业投标“一次也不跑”,缩短公开招标项目采购交易时间至22天。
强化金融政策支持,缓解民企资金压力。所有项目在采购文件中载明“政采贷”政策,企业可凭借政府采购交易信用记录办理“政采贷”,线上申请、秒批秒贷,利率低于市场一般水平。在支付环节,项目通过财政部门创建的“政府采购合同支付预警”机制,变“企业等款”为“系统催款”,通过平台申请支付资金最快1天到账,降低企业资金成本。
健全权益保障机制,维护民企合法权益。中心有效落实杭州政府采购“在线询问、质疑”机制,通过数字化手段打破传统办事壁垒、降低企业维权成本、强化权利保障,为民营企业参与政府采购营造更公平、更高效、更友好的制度环境。率先试点省本级、杭州市本级等三级四地财政部门联动开展的集中裁决改革,通过政府采购行政裁决服务中心,引入省市县“五统一”裁决机制,以“消除差异、保障平等”为理念,保障民营企业有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点击登录查看落细落实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政府采购的政策,增强了企业对政府采购流程的了解与参与信心,民营企业参与度显著提升,2024年中心开展的政府采购项目中,民营企业中标(成交)项目占比89.84%,民营企业在政府采购市场份额不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