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切换]
关于我们

潍坊弘景中医药学校药品食品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25

山东潍坊 2025-09-08
下文中“***”为隐藏内容,仅对乙方宝会员用户开放,会员后可查看内容详情

药品食品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药品食品检验

专业代码:690204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3年

四、职业面向

面向药品食品制造业检验员、农产品食品检验员、食品安全管理师等职业,药品食品生产、质量监控、理化分析、微生物检验以及商超、食品供应链中食品安全快速检验等岗位(群)。

表1 药品食品检验专业职业范围

所属
大类

对应行业

职业类别

岗位类别

食品
药品
与粮
食大

药品

药品生产

制剂试验工

药物制剂质量控制

制剂质量检验工

药品检测

药物分析工

微生物检验

微生物检定工

质量管理

灯检工

药品安全

药理试验工

食品

理化分析

食品理化检验工

微生物检验

食品微生物检验工

质量控制与管理

食品企业品控员

食品企业品管员

卫生监督协管员

流通领域农产品质量控制员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微生物检验、化学分析、仪器分析以及药品食品法规、标准等知识,具备药品食品理化分析和微生物检验等能力,具有工匠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够依据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等从事药品、食品生产和质量检验等工作的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素质要求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良好的思想品德;遵守国家法律和校规校纪,爱护环境,讲究卫生,文明礼貌,自觉遵守并维护社会公德。

(2)掌握必备的科学文化知识,具有一定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

(3)生理健全、身体健康,能胜任现场工作的需要;能正确面对困难、压力与挫折,具有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和健康平和的心态。

(4)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自学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自尊、自爱、自律、自强,遵纪守法,尊重他人,恪守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

2.知识要求

(1)具有计算机基本操作方法和常用文字、表格处理等软件的使用知识。

(2)具有一定的英语水平,借助字典能阅读简单的专业文献资料。

(3)具有中等职业教育层次的基本科学文化素养,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等基本理论知识。

(4)具有药政管理与药事法规基本知识。

(5)具有食品安全法规与食品安全控制的基本知识。

(6)具有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

(7)了解药品食品检验等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3.能力要求

(1)能对新知识、新技能进行学习和创新。

(2)掌握计算机及常见办公软件和绘图软件使用技巧,能利用计算机进行文案处理和辅助绘图。

(3)具有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较强的方法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4)能检索相关资料。

(5)能规范记录实验数据和实验现象,及时规范地撰写检验报告。

(6)能按操作规程清洁和保养常用的检验仪器及设备。

(7)能依据药事法规和食品法律法规从事药品食品常规理化分析和微生物检验。

(8)具有适应药品产业、食品产业数字化发展需求的基本数字技能,能够熟练应用基础信息技术,解决药品食品检验中的问题。

(9)能依据绿色生产、环境保护、安全防护、质量管理等相关政策要求从事职业活动。

(10)能灵活应变地处置生产过程中遇到的事故。

药品质量检验方向:

(1)能按规程采集检验用供试品和处理供试品。

(2)能按实验室管理要求对供试品、试液、试剂、标准品、对照品进行规范管理。

(3)能遵守岗位操作规程,安全规范操作检验仪器设备,按照相应的药品质量标准对样品进行定性或定量检验。

(4)能根据工艺要求监控药品生产过程的生产环境和中间产品质量。

(5)能按GMP认证要求对工作进行自检。

(6)能学习国内外药品检验新技术。

食品安全检验方向:

(1)能按规程采集检验用供试品和处理供试品。

(2)能按实验室管理要求对供试品、试液、试剂、标准品、对照品进行规范管理。

(3)能遵守岗位操作规程,安全规范操作检验仪器设备,按照相应的食品卫生标准对供试品进行定性或定量检验。

(4)能根据工艺要求监控食品生产过程的生产环境和中间产品质量。

(5)能根据工商管理要求快速检测常见有害物质。

(6)能学习国内外食品检验新技术。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

公共基础课包括德育课、文化课(语文、数学、英语)、信息技术课、体育与健康课、公共艺术课、历史课等。

专业(技能)课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

(一)公共基础课程

表2 公共基础课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内容及要求

参考学时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36

2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36

3

哲学与人生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36

4

职业道德与法治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36

5

语文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开设,并注重在职业模块的教学内容中体现专业特色

198

6

数学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开设,并注重在职业模块的教学内容中体现专业特色

144

7

英语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标准》开设,并注重在职业模块的教学内容中体现专业特色

144

8

信息技术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开设,并注重在职业模块的教学内容中体现专业特色

144

9

体育与健康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144

10

公共艺术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36

11

历史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历史课程标准》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72

12

军训

依据《高中阶段学校学生军事训练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54

14

安全教育

分别从交通安全教育、日常生活安全教育、活动安全教育、社会治安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自然灾害中的自我保护、意外事故 处理等各方面进行知识普及与应用训练,并穿插学生身边的典型案例,警示学生安全意识要常驻心中。

18

15

劳动教育

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18

(二)专业(技能)课程

1.专业基础课

表3 专业基础课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1

化学分析技术

掌握化学实验室的管理规范和安全知识。了解化学分析仪器、设备的种类和规格。掌握重量分析法,容量分析方法(酸碱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沉淀滴定法、配位滴定法及非水滴定法等)的基本原理。掌握常规玻璃仪器的洗涤方式,保证洗涤质量。

108

2

仪器分析

掌握pH值测定法、永停滴定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荧光分析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等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掌握pH值计、永停滴定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红外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等仪器的检测原理。

90

3

医学基础

了解人体基本构造;熟悉人体各组织、系统的相应功能。熟悉常见的致病因素;熟悉疾病的基本常识;能进行简单的病例分析,会问诊及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常见疾病症状的分析与判断,会常见疾病的防治原则。

54

4

生物技术基础

了解生物的种类、分布,掌握典型生物的形态结构与主要性状特征;掌握遗传的细胞学基础知识;掌握细胞周期的概念及细胞周期的各期特点,了解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生物学意义;能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细微生物的形态;掌握无菌操作技术,规范完成接种培养和细胞染色;掌握消毒和灭菌的基本方法。掌握遗传学基础知识,理解三大遗传规律的实质、解释和验证方法,并利用遗传规律分析生物性状的遗传;理解表现型和基因型的关系;理解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内容和本质,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特征及染色体畸变的概念、类型和形成机理等。

54

5

生物化学

掌握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物质:糖类、蛋白质、脂类、核酸的基本组成、结构特点及主要性质,掌握酶和维生素的生理功能,能够严格按照药品食品的相关法规、质量标准、操作规程,运用正确的检测方法,使用相关设备仪器,进行含量测定,活性检测,性能检测等。能按操作规程,掌握蛋白质、核酸等的提取技术。学会常用生化仪器:电泳仪、恒温水浴锅、盖勃氏乳脂计和乳脂离心机等仪器的使用,并进行维护。

72

6

微生物基础

掌握非细胞型、原核、真核三大类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培养条件、繁殖方式和致病机制,掌握微生物营养和代谢的基础知识,能正确制备培养基和进行微生物的保藏。掌握代谢产物的测定技术;建立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标准,能测定细菌数,能进行分布测定。了解病原微生物的危害。掌握非规定灭菌药的卫生学要求,学会微生物限度检查技术;掌握规定灭菌药的卫生学要求,学会无菌检查。

54

2.专业核心课

表4 专业核心课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1

药物分析技术

掌握药物的结构、性质、质量特征与分析方法之间的关系;能按药物分析的规程,应用常用分析方法,规范使用常用仪器,进行规范的实验技术操作,完成典型药物的综合检验工作;能对典型的原辅料、中间品、产品(片剂、胶囊剂、注射剂等)等进行取样,会准备检测器材,配制试剂,样品处理,药物的含量测定,药物的杂质检查,药物的鉴别,记录原始数据和实验现象,正确计算、处理实验数据,能规范正确书写药品检验报告并对药品质量作出评价。能进行包装材料检验。

36

2

中药制剂分析技术

能查阅和使用中国药典。掌握中药制剂的性状、显微、化学、薄层色谱鉴别技术,掌握中药制剂的常规检查技术,熟悉中药制剂的含量测定,掌握中药制剂分析的一般特点,能按规程进行口服液体制剂、颗粒剂、丸剂、胶囊剂等常用典型中药制剂的取样,待测样品的前处理,进而进行鉴别,检查。能用化学和薄层色谱法进行中药原料的鉴别。能记录原始数据和实验现象,正确处理实验数据,能规范正确书写药品检验报告并对药品质量作出评价。

36

3

药物制剂技术

了解常见药物制剂(胶囊剂、片剂、丸剂、普通液体制剂、浸出制剂、注射剂)的概念、特点、处方组成、生产工艺、质量控制和质量要求、临床应用等知识。分析典型制剂的处方组成。根据生产工艺和GMP生产要求,执行SOP,与他人合作完成典型制剂的制备或(模拟)生产。初步评价常见药物制剂的质量,并能使用常用的仪器设备,进行在线质量控制。

90

4

食品营养与卫生

掌握人体所需的营养素及热能,能分析不同人群的营养需要以及其营养与能量的平衡;掌握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及功效,合理营养及膳食指导;了解食品安全法规及其管理规定,掌握食品卫生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食物污染的途径,能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食物污染的防治方法。掌握食物中毒的因素,能提出预防措施。

36

5

药品食品法规

了解我国法律的基本组成体系。了解药品管理法及实施条例、药品质量及其相关法规、GMP及药品的生产管理、GSP及药品的经营管理、全面药品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掌握药品管理法实施办法、GMP、GSP的重要条款;了解新药管理办法、特殊药品管理办法、药品分类管理、药品注册管理、中药管理的有关规定及药品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了解药品管理体制和主要组织机构。

144

6

医药商品学

培养学生树立合理用药观念,具备从事药品销售、储存养护、处方调配的能力。掌握药品分类、处方调配、储存养护;掌握各类常用药品的商品名、性状、作用与适应症、不良反应、用药指导和贮存要求,具备从事药品营销工作中指导购药者合理用药的职业能力。

36

7

药理学基础

了解常用的药理学术语,掌握各类常用药物的药名、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能对不同病症合理选择药物;会常用药的合理应用。

36

8

食品检验技术

掌握食品分析检验的性质和任务,了解国家食品质量标准,了解各类型食品的常规检验项目和一般检验程序,能查阅和使用相关的食品检测手册。

108

9

食品快速检测技术

了解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范畴,能查阅食品快速检测标准。能按照检测标准的要求,规范进行现场采集、制备供试品、供试品预处理等操作;能正确选择相关检验方法,按照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规范进行典型专项快速检测的操作;检测项目: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的快速检测;水产品中甲醛含量的快速检测;食品中二氧化硫的快速检测;食品中吊白块的快速检测;水发产品中双氧水含量测定;食品中亚硝酸盐的快速检测;食品中苏丹红的快速检测;环节表面菌落总数的快速检测;环节表面大肠杆菌群的快速检测。能使用和维护快速检验仪器,正确填写检测报告;能整理与清扫快检现场。

108

10

食品加工与保藏

了解食品加工的概念及分类;了解常用食品(面包、糕点等面制食品,冰淇淋等冰冻食品,碳酸饮料、果蔬汁饮料等)的生产工艺流程及各操作单元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掌握食品加工的基本工作制度,产品和环境的卫生要求。

108

11

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

了解我国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环境质量标准,能够说出几种常用的控制环境污染的措施;理解安全生产的内涵、了解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掌握综合管理的知识,了解各种安全生产技术,能进行系统安全分析,了解系统安全的评价方法;能简单叙述有关的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预防等知识。

72

3.选修课

表5选修课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序号

课程
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参考
学时

1

习读本

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教育引导学生知党爱党、知史爱国,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18

2

中国传统文化

通过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民族自豪感,促进学生德技并修、全面发展。

36

3

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

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微生物检测的概念和任务以及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能为食品进行微生物检查和安全性检查;会做食品生物效价测定。

72

4

药品生物检测技术

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生物检测的概念和任务以及微生物检验的一些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能为药品进行微生物检查和安全性检查;会做药品生物效价测定。

36

5

专业英语

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药品食品检验专业相关英语词汇,能够阅读学习进口设备英文说明书。

36

3.实训实习课

(1)专业(综合)实训

本专业的学生应加强运用化学、仪器及微生物等的检验方法进行综合检验的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特定的检验任务,本专业选取药品和化妆品各一个典型品种进行微生物检查;选取一个典型的药品(如片剂、注射剂、颗粒剂、胶囊计、丸剂)或食品品种(如饮料、冰激凌、糕点、糖果、粮油制品、调味品)按质量标准进行全检实训。针对职业资格鉴定所涉及的实训项目进行强化训练,以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2)专业(毕业)实习

在确保学生实习总量的前提下,根据实际需要,通过校企合作,实行工学交替或分阶段安排学生实习,与实习单位共同制定实习计划和制度,共同培养,共同管理。毕业实习(岗位实习)是本专业最后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要认真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保证学生毕业实习的岗位与其所学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基本一致。通过企业岗位实习,学生能更深入地了解企业检验岗位的工作任务与职责权限,能够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工作问题,学会与人相处与合作,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就业观。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一)基本要求

每学年为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含复习考试和实训),累计假期12周,周学时平均为30学时(按每天安排6节课计),岗位实习按每周30小时(1小时折1学时)安排。总共计3230节,其中理论学时1590节,实践学时1640节。

(二)教学计划

课程类别

课程序号

课程名称

各学期教学周数与周学时分配

教学时数

一学年

二学年

三学年

总学时

理论教学学时

实践教学学时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第三学期

第四学期

第五学期

第六学期

公共基础课程

必修课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6

36

0

36

2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36

36

0

36

3

哲学与人生

36

36

0

36

4

职业道德与法治

36

36

0

36

5

语文

198

198

0

72

72

54

6

数学

144

144

0

54

54

36

7

英语

144

144

0

54

54

36

8

化学

108

54

54

54

54

9

信息技术

144

72

72

72

72

10

体育与健康

144

24

120

36

36

36

36

11

公共艺术

36

0

36

18

18

12

历史

72

72

0

36

36

13

军训

56

0

56

56

专业课程

专业基础课

1

化学分析技术

108

54

54

108

/

2

仪器分析

90

36

54

90

/

3

医学基础

54

36

18

54

/

4

生物化学

54

36

18

54

/

5

生物技术基础

72

54

18

72

/

6

微生物基础

54

36

18

54

/

专业核心课

1

食品营养与卫生

36

18

18

36

/

2

医药商品学

36

36

0

36

/

3

药品食品法规

90

54

36

90

/

4

药理学基础

36

18

18

36

/

5

药物分析技术

144

72

72

144

/

6

药物制剂技术

36

18

18

36

/

7

食品加工与保藏

36

18

18

36

/

8

食品快速检测技术

108

54

54

108

/

9

中药制剂分析技术

108

54

54

108

/

10

食品检验技术

108

54

54

108

/

11

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

72

36

36

72

/

公选课

1

习读本

18

18

18

2

中国传统文化

36

18

18

36

3

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

72

0

72

72

4

药品生物检测技术

36

0

36

36

5

专业英语

36

18

18

36

实习

600

0

600

600

合计

3230

1590

1640

524

522

522

522

540

600


************

备注:美术和音乐为单双周上课,每学期各计0.5学分

八、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1.专业带头人

校内专业带头人需满足以下条件:

(1)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为人师表;

(2)具有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3)负责本专业课程改革和课题研究工作,在专业建设中能起主导和带头作用,在行业企业中有一定的知名度、影响力;

(4)具备很强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能系统独立讲授两门以上课程,教学效果好。

校外兼职专业带头人需满足以下条件:

(1)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在企业一线工作且有5年以上本专业工作经验的技术能手、能工巧匠、设计人才、管理人才;

(2)具有较强的科技开发和社会服务能力,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积极参与院校(校企)合作,能承担本专业课程并有较强的指导实践教学的能力;

(3)达到技术应用型高级职称(或具有高级技师等级)的国内外大中型企业一线技术骨干。

2.骨干教师

(1)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乐于探索创新,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的在职被聘专任教师;

(2)具有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从事职业教育教学工作满2年,具有中级及中级以上职称;

(3)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任现职以来独立承担1门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学效果受到学生和同行的肯定。

3.专任教师

(1)具备高等职业教育理念,师德高尚,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的实践能力;

(2)专任教师具备环境工程或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

(3)具有环境专业相关的高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中级以上技术职称;

(4)具有一定的课程和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及应用能力;

(5)熟悉环保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能及时将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资源纳入课程,每年下企业实践不少于1个月。

4.兼职教师

聘请具有工程师、技师职称的技术人员或者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能工巧匠,现岗在企业并连续工作3年以上,在专业技术与技能方面具有较高的水平,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培训合格,在校的兼职教师负责主要参与校内实习实训指导、校内生产技术保障、学生技能大赛指导、参与课程改革、项目化教材编写、引入企业实践项目等,在企业的兼职教师主要负责指导学生完成岗位体验、岗位见习、岗位实习等实训环节,兼职教师承担的课时比例应达到专业课程的50%以上。

(二)教学设施

1.校内实训实习室

本专业校内实训实习室有化学分析(含基础化学)实训室、仪器分析实训室、微生物检测实训室、药品食品检验综合实训室等。

2.校外实习基地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学校与企业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应建立长效机制,基地需承担学校药品食品检验专业的部分实践教学任务,为培养面向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实践环境。

在企业建立两类校外实训基地:一类是以专业认识和参观为主的实训基地,能够反映目前专业技能方向新技术,并能同时接纳较多学生学习,为新生入学教育和认识专业课程教学提供条件;另一类是以社会实践及学生毕业实习为主的实训基地,能够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专业技能方向综合实践轮岗训练的工作岗位,并能保证有效工作时间,同时邀请企业技术人员能根据培养目标要求和实践教学内容,校企合作共同制订实习计划和教学大纲,按进程精心编排教学设计并组织、管理教学过程。

(三)教学资源

1.教材

有专业课程教材建设计划,执行情况良好。重视重点(优质)课程建设和课程教材内容的更新,教材内容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必修课优先选用中职中专推荐教材或规划教材,使用教育部高职高专优秀(或规划)教材和自编教材及讲义≥70%。重视自编教材建设,必修课自编教材或讲义基本符合教学要求,使用效果较好。自编教材内容要符合教学要求,经过专家鉴定同意使用;实验实训时比重较大的专业核心课程必须有相对独立的实验、实训指导教材。

2.专业图书资料

图书馆的专业图书藏量≥10000册,专业期刊≥10种。有专业资料室和部分资料,校图书馆内本专业图书资料能满足专业教学需要;具有本专业信息资料查阅所需计算机网络系统。

3.校园网络

配置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设施设备和其他的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出口总带宽100(Mbps),校园网主干最大带宽1000(Mbps),网络信息点数5000(个),基本满足专业教学活动的需要。

4.数字化教学资源

注重建设数字化专业学习资源,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内容丰富、使用便捷、更新及时。专业主要课程上网率30%以上,利用信息技术开发数字化专业学习资源,有效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合理建设立体数字化教材和各类专业教学系统,能满足专业教学需要。

(四)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

结合课程特点和教学条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包括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启发引导式教学法、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

通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能将所学基础知识运用于实际生产岗位中,学以致用,在学习的同时积极督促他们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取得各种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鼓励技能操作娴熟的同学积极参加相关的技能大赛,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获得更好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建立“课岗赛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3.教学组织形式

结合课程特点、教学环境支撑情况采用不同的形式,例如:整班教学、分组交流、现场体验、顶岗实习、项目协作和学习岛等组织形式。

(五)学习评价

1.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主要包括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评价,兼职教师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教学督导对教学过程组织实施的评价,教师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学生对教学团队教学能力的评价,学生专业技能认证水平和职业资格通过率的评价等,形成独具学校特色、开放式、自主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2.教学考核

(1)采用笔试与实践能力考核相结合的形式。

(2)岗位实习和毕业实践由校企人员组成的评定委员会根据学生出勤情况、岗位实习总结,企业对学生的评价鉴定,综合定性给出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个评定等级。

(3)学生毕业前应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标准应该纳入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六)质量管理

依据专业核心岗位技能和知识要求对人才培养过程、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考核。尤其突出学生岗位实习管理,健全岗位实习校企共管共育机制,实施重点企业校企合作委派制,派教师常驻企业,负责信息沟通、就业、岗位实习安排与管理,实施岗位实习校企共同管理,实时跟踪的运行模式,并且利用信息化手段。按照企业的要求组织实训,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保障岗位实习工作的有序、有效完成。

九、毕业要求

具有我校学籍的学生,在规定的年限内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微生物检验、化学分析、仪器分析以及药品食品法规、标准等知识,具备药品食品理化分析和微生物检验等能力,具有工匠精神和信息素养,经考核合格的,准予毕业,发放毕业证书。

关注乙方宝服务号,实时查看招标信息>>
模拟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