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目号 | 品目名称 | 采购标的 | 服务范围 | 服务要求 | 服务时间 | 服务标准 | 金额(元) |
| 1-1 | C**** 其他教育服务 | 专业建设 | (1)选派2名产业专家参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编审工作,确保专业建设符合产业需求,并持续指导学校实施基于产出的特色人才培养方案。 (2)聘请行业企业及教育领域专家梳理内蒙古和鄂尔多斯市**** | (1)开展区**** | 合同签订后一年内 | 符合国家及行业质量标准 | 284,000.0000 |
| 1-2 | C**** 其他教育服务 | 课程建设 | (1)组织学校与行业头部企业建立产教虚拟教研室,形成校企远程联合教研常设机制。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教育教学、课程开发、技术攻关等题目,定期开展远程在线教研和集体备课,聚焦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中的具体主题深入研讨,着力解决教学改革和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围绕课程相关知识点的集体备课,为教师提供了合作、探讨、实践的途径,分享人工智能领域技术发展趋势,促使学校教师对行业和岗位的理解和认知,拓展教师专业建设思路与方法,丰富课程教学资源。 (2)以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基于专业数字资源,校企联合开发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数字化教材。教材应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具有思想性、科学性、系统性和时代性,反映先进教学理念、行业前沿技术;具有时效性、互动性、实用性,能够促进知识的创新与共享;充分利用技术手段,如多媒体、互动、模拟、仿真等,以增强教材的生动性和吸引力。(交付时教材初稿需通过采购人组织专家评审) (3)依据专业教学标准和岗位标准,强化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指导学校开展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资源库具备丰富的企业真实案例和项目,满足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教师和学生、社会学习者和行业企业员工等人员的专业学习需求。 (4)参照国家精品在线课程标准要求,校企联合开发以能力为本位、对接岗位、数智融合的智慧课程1门。遵循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学生的学习进程进行结构化课程设计为框架,构建课程应涵盖所有基本知识点。以满足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为出发点,以满足教师灵活搭建课程和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为根本,以碎片化的素材资源为基础,进行资源建设。 | (1)组织学校专业教师与国内人工智能领域头部企业技术骨干开展3次远程教研活动,并形成教研活动记录。 (2)编写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数字教材2本,提交教材书稿。(需提供拟编写教材 名称及教材大纲) (3)完成1份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案,并完成首期不少于200个 包含企业真实案例的数字资源。 (4)完成1份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智慧课程建设方案,并校企联合完成课程需求分 析、脚本设计等工作。 | 合同签订后一年内 | 符合国家及行业质量标准 | 299,000.0000 |
| 1-3 | C**** 其他教育服务 | 师资培养 | (1)参照教育部标准指导学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校企联合建立“人工智能双师型师资库”,为学校培养“双师型”教师,为专业教学与教研引入高素质企业技术骨干。(“双师型”教师需通过企业认证考核,并获得企业颁发的认证证明) (2)为学校引入至少1名行业领军人才或大国工匠,参与产业学院的教学、实践、讲座等活动,提升学校教师和学生的专业素养。(引入的行业领军人才或大国工匠需提供国家级或省级相关荣誉证书,讲座时长不得低于4课时) (3)指导实施“教师置换工程”。制定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高水平兼职教师任职资格标准,将国内行业头部企业一线骨干技术人员聘任为专业兼职教师,驻校开展专业课程教学工作,并按照学校专业教学要求完成所有教学文件和课程资源建设和交付。 (4)邀请3名知名职业教育领域专家,面向基础教育部全体教师开展“AI+师范教育”培训,时长40课时。 | (1)为学校引入企业领军人才1名,到校举行1次行业专题讲座。(引入的行业领军人才或大国工匠需提供国家级或省级相关荣誉证书) (2)委派1名以上人员承担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第一学期专业基础课程实训教学和教学指导任务,教学和对学校教师的指导课时累计不少于100课时,并按学校要求完成授课课程的教学文件和课程资源。(教学人员需具备副高级职称或同等行业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提供证书) (3)完成“AI+师范教育”教师培训,总时长40课时。(需提供详细的课程大纲、讲师资质证明 (4)面向全校师生开展AI数字素养提升培训,培训2000人次以上,总时长60课时。(需提供面向师生的培训基本内容方案) | 合同签订后一年内 | 符合国家及行业质量标准 | 375,000.0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