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标的名称及数量:
| 品名 | 数量 | 单价(元) | 总价(元) | |
| 1 | 流体力学综合实验装置 | 1套 | 110000.00 | 110000.00 |
| 2 | 综合传热实验装置 | 1套 | 100000.00 | 100000.00 |
| 3 | 筛板精馏塔实验装置 | 1套 | 118000.00 | 118000.00 |
| 4 | 二氧化碳吸收-解吸实验装置 | 1套 | 110000.00 | 110000.00 |
| 5 | 洞道干燥实验装置 | 1套 | 76000.00 | 76000.00 |
| 6 | 萃取实验装置 | 2套 | 70000.00 | 140000.00 |
| 7 | 恒压过滤实验装置 | 2套 | 63000.00 | 126000.00 |
| 合计 | 780000.00 | |||
二、技术要求
【1】流体力学综合实验装置
一、装置功能要求
▲1、此综合装置能够实现各支路连接独立,支路与支路间接口大小和尺寸一致,各支路排列顺序可调;具有被测管路可更换段,可更换段两端有标准快速更换接口,可接入不同种类的被测管路,并且能够快速手动更换。【投标文件中需提供被测管路可更换段及标准快速更换接口图片不少于2张,被测管路放在设备支架上的照片1张】
2、能够测定层流状态下圆形直管内摩擦系数λ与雷诺数Re的关系,验证λ与Re的关系曲线。
3、能够测定湍流状态下光滑圆形直管、粗糙圆形直管摩擦系数λ与雷诺数Re的关系,验证λ与Re的关系曲线。
4、能够测定湍流状态下突缩管局部阻力系数及阀门局部阻力系数ζ,验证ζ与Re的关系。
5、能够测定孔板流量计的流量系数C0和文丘里流量计的流量系数CV,验证流量系数与雷诺数的关系,测定孔板流量计、文丘里流量计永久压力损失。
6、能够测定恒定转速下离心泵的扬程H、轴功率N以及效率η与泵流量Q之间的特性曲线。
7、能够测定离心泵工作的不同管路系统中,管路所需的压头H和液体流量Q的管路特性曲线。
二、主要技术参数要求
1、设计要求
1.1体系:水。
1.2使用温度、压力:常温常压。
1.3流量范围:0.5~10m3/h。
1.4 Re范围:层流雷诺数600~2000、光滑管雷诺数2×104~13×104、粗糙管2×104~13×104、球阀管3×104~12×104、突缩管2×104~15×104、文丘里2×104~10×104、孔板2×104~10×104。
2、装置主体参数要求
▲2.1装置主体由管路、离心泵、循环水箱、高位槽、计量槽等组成。【提供装置全貌照片一张并标注上述组成部分具体位置】
2.1.1直管阻力:测量段≥1000mm;
2.1.1.1光滑管测量段:管路透明可视,Φ≥15mm,Re范围2×104~13×104。
2.1.1.2粗糙管测量段:不锈钢304,Φ≥15mm,Re范围2×104~13×104。
2.1.2局部阻力:
2.1.2.1球阀管路测量段:管路透明可视,Φ≥15mm,Re范围3×104~12×104。
2.1.2.2突缩管路测量段:管路透明可视,Φ25-Φ15mm,Re范围2×104~15×104。
2.1.3离心泵:流量≥ 5m3/h,扬程≥10m,不锈钢304材质。
2.1.4循环水箱:容积≥90L;材质:304不锈钢,表面拉丝工艺处理。
2.1.5高位槽:容积≥10L,透明材质。
2.1.6计量槽:容积≥10L,透明材质。
2.1.7 设备所有液体管路透明可视。
2.2孔板流量计:内孔板:不锈钢304,外直径:φ≥60;外法兰:直径:φ≥90,单片厚≥20mm,透明可视,能观察孔板内部结构。环隙取压。
2.3文丘里流量计:总长≥114.98mm,外直径≥40mm,透明可视,能观察文丘里流量计内部结构。
2.4透明涡轮流量计:量程0.5~10m3/h,精确度≤0.5%FS,结构透明可视。
2.5转子流量计:4~40L/h,水介质。
2.6压力传感器:离心泵入口压力-0.1~0.1MPa,出口压力0~0.3MPa,精度≤0.5%FS。
2.7压力表:离心泵入口压力-0.1~0.15MPa,出口压力0~0.4MPa,精度≤2.5%FS。
2.8温度测量采用温度传感器,用于测循环水箱温度,不锈钢304材质,显示分度≤0.1℃。
2.9转速测量采用光电传感器,测量范围0~3000 rpm,精度≤1rpm。
2.10差压传感器:量程0~40kPa,精度≤0.5%FS,用于测量管路沿程差压、阀门和突缩局部差压、孔板和文丘里差压。
2.11流量调节阀:隔膜阀,耐腐蚀PVC材质。
2.12装置尺寸:不大于2200mm×580mm×1800mm(长×宽×高)。
2.13装置外观:要求装置采用高品质铝合金框架,装置配有可升降万向脚轮,脚轮带有ABS调节手把,可分别调节高度。配有支撑底座用于固定装置。
2.14 安全要求:循环水配置过温保护,电控系统具备超温提示和联锁保护停机;离心泵配置防护罩,防止吸入式机械伤害。
3、控制系统参数要求
3.1硬件控制部分:
3.1.1集成模组:包含主模组、扩展模块、信号模块。主模组内部集成不低于12路插槽口,不低于24路信号的监控。在主模组内部,每个插槽口兼容安装PT、TC、DO、DI、AD、DA等信号模块。
3.1.2 主模组MCU芯片:时钟频率范围:4MHz~16MHz。GPIO端口数量:≥80。16位Timer数量:≥6。外设/功能/协议栈:DMA。CCP捕获/比较。LIN总线协议。LCD/LED驱动。片载温度传感器。
3.1.3一体化操控终端,数量:1个。大于或等于以下主要参数:电容触摸式操作,15英寸,控制屏分辨率为:1920×1080,前置200万像素摄像头,内存:DDR4 8G,硬盘:SSD硬盘,≥128G;内置:5G双频WIFI、4G模块、加密狗接口;内置麦克风及扩音器各1个;网口2个,USB3.0接口4个,独立RS232串口2个,独立RS485接口1个;DB9免焊母头1个;HDMI接口1个;可控安全盘接口1个;UPS不间断电源适配器1个。兼容Windows操作系统,可安装监测与控制软件、实验数据处理、存储等。可显示透明涡轮流量计流量数据、压力传感器压力、温度传感器温度、光电传感器转速、功率变送器功率、压差传感器压差等数值,可控制离心泵转速。4G模块可支持安装物联网卡。用于实现无线传输实验数据功能。
3.2 软件控制部分:装置监测与控制软件,具备自检测功能。
4、配套资源要求
4.1配套在线学习系统,实现虚实结合的教学模式。包含课程学习板块、题库板块、音视频资源板块等。
4.2具备虚拟实验室场景和实验装置,实现模拟操作、测试,模拟操作成绩可同步至在线教学系统账号,并具备在无网络环境进行模拟练习。
4.3本装置配套在线仿真软件主要技术要求:
4.3.1仿真软件以综合流体力学实验装置为仿真对象,基于真实实验数据,准确模拟综合流体力学实验工艺流程、实验现象和实验规律,具有操作说明、认知、实验操作、数据记录、数据处理、实验报告和评分等功能模块,支持桌面端和网页端运行方式;
▲4.3.2仿真实验内容包含层流实验操作、光滑管阻力测定操作、粗糙管阻力测定操作、突缩阻力测定操作、孔板流量计标定操作、文丘里流量计标定操作、阀门阻力测定操作、低阻管路性能测定操作、高阻管路性能测定操作、离心泵特性曲线测定操作等不少于10个子实验。【要求提供本项内容其中3个实验的该功能截图各1张】
4.3.3 仿真实验中的各参数变化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数学模型进行设计,支持用户在一定区间内设置阀门任意开度、流量等数值,能够可靠模拟流体力学单元操作差压、流速、阻力系数等参数的联动变化。
4.3.4数据处理:通过输入权限码可查看仿真软件的数据处理结果,包括层流阻力测定实验数据处理表、光滑管阻力测定实验数据处理表、粗糙管阻力测定实验数据处理表、突缩管阻力测定实验数据处理表、孔板流量计标定实验数据处理表、文丘里流量计标定实验数据处理表、阀门阻力测定实验数据处理表、低阻管路性能测定实验数据处理表、高阻管路性能测定实验数据处理表、离心泵特性曲线测定实验数据处理表;
4.3.5数据可视化:可通过图表的方式对实验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和展示,包括层流实验的λ与Re的关系曲线、光滑管、粗糙管摩擦系数λ与雷诺数Re的关系曲线,突缩管局部阻力系数及阀门局部阻力系数ζ与Re的关系曲线,孔板流量计和文丘里流量计的流量系数C0与雷诺数的关系曲线,离心泵的特性曲线,管路特性曲线。
4.3.6 操作评分:仿真实验采用百分制评分,支持对任意一个子实验单独评分、多个子实验组合评分。
4.3.7 实验数据实时显示:支持分别在虚拟三维场景中设备对应位置上和控制界面上显示压力、差压等实时数据,方便实验观察和操作。
4.3.8 数据记录:支持显示、隐藏数据记录窗口,支持删除最近记录的数据并重新记录;支持将实验数据以Excel表格的形式下载到本地。
◆4.3.9设备认知学习:仿真实验提供不少于60个相机路径动画,以便于用户熟悉设备组成、了解设备结构。(要求现场视频演示展示认知学习用的相机路径包含:阀门、传感器及测量设备、动力设备、电控单元、水箱、管路6个部分)
4.3.10实验操作说明:仿真实验提供交互操作说明和实验操作步骤说明,以便于用户快速掌握实验操作。
▲4.4 智能考评系统:装置配套移动与PC双终端软件,实时同步装置运行数据和操作人员信息;通过移动终端pad能同时连接多种实验装置,根据需要自由切换当前监测装置,与装置现场的工业组态软件操作界面实时同步数据显示和报警同步提示,便于风险防范;PC端可采集学生关键操作过程和实验数据,导入规则模型,自动判定实验操作成绩。【提供提供该同步监测功能及实验操作步骤信息采集功能的截图证明不少于2张】配套学生信息录入系统:具备人脸识别功能,可通过操控终端登录,选择相应的实验课程,并录入本次实验课程相关学生的姓名、学号、人脸信息。【要求提供该学生信息录入系统的人脸识别功能截图不少于3张】
4.5 实验辅助系统,学生可通过手机端APP学习实验分步式操作视频。
4.6 实验微课视频,含真实实验人员进行的流程、局部功能、逐步操作过程讲解,视频时长≥20分钟。
4.7实验装置动画二维码,可通过扫描二维码观看实验动画,预习实验内容。动画时长不小于2min,视频配有全流程语音讲解。
4.8提供化工类实验与实践装置3D动画视频二维码资源库,投标需提供该3D动画视频二维码不少于40个,能实现移动终端扫码观看3D动画视频。
三、配置要求
1、装置主体硬件部分
1.1离心泵、循环水箱、高位槽、计量槽 各1个
1.2孔板流量计 1个
1.3文丘里流量计 1个
1.4透明涡轮流量计 1个
1.5转子流量计 1个
1.6压力传感器 2个
1.7压力表 2个
1.8温度传感器 1个
1.9光电传感器 1个
1.10差压传感器 3个
1.11流量调节阀 2个
1.12管路单向阀 1个
2、控制系统
2.1 总控制柜 1个
2.2 工业一体化操控终端 1台
2.3 装置监测与控制软件 1套
3、配套资源
3.1 在线学习系统(账号满足≥40位学生数量)
3.2 MES实验信息管理系统
3.3 实验辅助系统(账号满足≥40位学生数量)
3.4 实验微课视频(网络链接)
【2】传热综合实验装置
一、装置功能要求
1、掌握对流传热系数αi的测定方法,加深对其理论和影响因素的理解。
2、掌握应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确定传热关联式Nu=ARemPr0.4中常数A、m的值。
3、通过对波纹管和光滑管的数据对比,加深对强化传热基本理论的理解。
4、了解列管换热器的结构,学习列管换热器的传热系数、平均推动力的测定方法。
5、能验证圆形直管内对流给热的经验关联式,确定关联式Nu=ARemPr0.4中常数A、m的值;能测定管外蒸气冷凝给热系数αo与总传热系数Ko,与管内给热系数αi比较。
6、光滑管、波纹管内部为平滑圆柱形紫铜管,外部为不锈钢管;通过视镜能观察紫铜管管外蒸气冷凝状况,区别滴状冷凝和膜状冷凝。
7、能测定两种套管换热器换热系数和测定列管换热器传热系数;循环气泵的出风管道上设置有流量计,通过风量调节阀调节进风流量。
二、主要技术参数要求
1、设计要求
1.1体系:水蒸气~空气。
1.2操作温度:≤100℃。
1.3操作压力(表压):≤2KPa。
1.4管内空气流量范围:≤45m3/h。
1.5电压380V,总功率≤7kW。
2、装置主体参数要求
▲2.1 装置主体由独立的光滑管换热器和波纹管换热器、列管换热器、蒸汽发生器等组成,均采用304不锈钢材质。【提供装置全貌照片一张并标注上述组成部分具体位置】
2.1.1套管换热器包括内套管和蒸汽管道,内套管分为光滑管和波纹管,均为紫铜管,有效长度≥1000mm。
光滑管:外径×壁厚≥Φ22×2mm。
波纹管:外径×壁厚≥Φ22×2mm,强化传热效果。
蒸汽管道直径:φ76壁厚:≥2mm,外保温表面镂空处理。
2.1.2列管换热器:不少于2块折流板。
2.1.3蒸汽发生器:容积:≥20L,加热控制模式包含压力、功率等多重控制模式,隔热壳体为镂空工艺。
2.2旋涡气泵额定参数:风压范围:-16~16kPa,风量:≥145m3/h。
2.3手动球阀和手动截止阀主要采用不锈钢304材质;另配有手动铜闸阀。
2.4温度测量采用温度传感器,Pt100,显示分度≤0.1℃。
2.5压力测量采用压力传感器,输出电流:4~20mA,精度≤1.5%FS。差压传感器,输出电流:4~20mA,精度≤1.5%FS。压力表:量程:0~5kPa。
2.6冷却器:用于蒸汽冷凝,风冷式,耐压≥1MPa。
2.7安全水封:透明可视,壁厚≥2.8mm。
2.8装置尺寸:不大于2200mm×580mm×1900mm(长×宽×高)。
2.9 装置外观:要求装置采用高品质铝合金框架,装置配有可升降万向脚轮,脚轮带有ABS调节手把,可分别调节高度。配有支撑底座用于固定装置。
2.10安全要求:
2.10.1蒸汽发生器、套管换热器配有保温层和隔热壳,具备降低表面温度和防止烫伤的防护能力。
2.10.2设备用蒸汽发生器能充分考虑安全因素,同时添加安全水封,压力传感器,压力报警等相关安全措施,可实现自动泄压保护。
2.10.3蒸汽发生器配置冷凝液收集回收系统,具备完全回收冷凝水,防止干烧危险。
2.10.4 漩涡气泵进风口具备过滤器,防止吸入式机械伤害。
3、控制系统参数要求
3.1 硬件控制部分:
3.1.1 集成模组:包含主模组、扩展模块、信号模块。主模组内部集成不低于12路插槽口,不低于24路信号的监控。在主模组内部,每个插槽口兼容安装PT、TC、DO、DI、AD、DA等信号模块。
3.1.2 主模组MCU芯片:时钟频率范围:4MHz~16MHz。GPIO端口数量:≥80。16位Timer数量:≥6。外设/功能/协议栈:DMA。CCP捕获/比较。LIN总线协议。LCD/LED驱动。片载温度传感器。
3.1.3一体化操控终端,数量:1个。大于或等于以下主要参数:电容触摸式操作,15英寸,控制屏分辨率为:1920×1080,前置200万像素摄像头,内存:DDR4 8G,硬盘:SSD硬盘,≥128G;内置:5G双频WIFI、4G模块、加密狗接口;内置麦克风及扩音器各1个;网口2个,USB3.0接口4个,独立RS232串口2个,独立RS485接口1个;DB9免焊母头1个;HDMI接口1个;可控安全盘接口1个;UPS不间断电源适配器1个。兼容Windows操作系统,可安装监测与控制软件、支持实验数据的处理、存储等。可显示蒸汽发生器压力、蒸汽发生器温度、套管空气进出气温度、套管壁温、列管空气进出气温度等数值。4G模块可支持安装物联网卡。用于实现无线传输实验数据功能。
3.1.4装置可实现分步式语音操作反馈功能:根据实验操作步骤进行语音播报。
3.2 软件控制部分:装置监测与控制软件,具备自检测功能。
4、配套资源要求
4.1 实验辅助系统,学生可通过手机端APP学习实验分步式操作视频。
4.2配套在线学习系统。包含课程学习、在线测试、音视频资源、模拟练习(3D仿真)。
4.3 本装置配套在线仿真软件主要技术要求:
4.3.1仿真软件以综合传热实验装置为仿真对象,基于真实实验数据,模拟实验流程、实验现象和实验规律,具有操作说明、认知、实验操作、数据记录、数据处理、实验报告和评分等不少于7个功能模块,支持桌面端、网页端等至少2种运行方式。可根据实验参数的调节模拟升温和降温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压力变化。
▲4.3.2仿真实验内容包含光滑管换热操作、波纹管换热操作和列管换热操作;仿真实验具有探究性实验内容,支持列管堵管实验操作,以供探究列管部分堵管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要求提供该系统功能截图不少于2张】
4.3.3 数据记录与下载:每个实验模块支持记录不少于5组实验数据,支持删除最近记录的数据并重新记录;支持将实验数据以Excel表格的形式下载到本地。
4.3.4实验操作引导:仿真实验具有实验操作步骤说明和操作引导视频,以便于用户快速掌握实验操作。
4.3.5辅助操作功能:仿真软件具有阀门位号的显示与隐藏功能,支持一键视角复位,方便用户交互操作。
4.4 智能考评系统:装置配套移动与PC双终端软件,实时同步装置运行数据和操作人员信息;通过移动终端pad能同时连接多种实验装置,根据需要自由切换当前监测装置,与装置现场的工业组态软件操作界面实时同步数据显示和报警同步提示,便于风险防范;PC端可采集学生关键操作过程和实验数据,导入规则模型,自动判定实验操作成绩。
三、配置要求
1、装置主体硬件部分
1.1光滑管、波纹管、列管换热器、蒸汽发生器 各1个
1.2旋涡气泵 1个
1.3手动球阀 5个
1.4手动截止阀 6个
1.5手动铜闸阀 1个
1.6温度传感器 12个
1.7压力传感器 2个
1.8差压传感器、压力表 各1个
1.9冷却器 1个
1.10安全水封 1个
2、控制系统
2.1 总控制柜 1个
2.2 工业一体化操控终端 1台
2.3 装置监测与控制软件 1套
3、配套资源
3.1 实验辅助系统(账号满足≥40位学生数量)
【3】筛板精馏塔实验装置
一、装置功能要求
1、可测定全回流时板式精馏塔全塔效率和单板效率。
2、装置为筛板单溢流降液管塔,塔身局部设置观察视盅,能观察塔体内部结构及气液交换状态。
3、能实现回流比手动控制,研究回流比对精馏塔分离效率的影响。
4、装置能实现料液循环使用,节省操作时间。
5、装置无需外接自来水即可正常实验。
二、主要技术参数要求
1、设计要求
1.1 体系:水—乙醇。
1.2 操作压力:常压。
1.3 原料处理量:10~100mL/min。
1.4回流比:0~+∞。
1.5 不锈钢筛板塔,筛板开孔率≥9.44%。
1.6塔顶产品浓度V20≥92%
2、装置主体参数要求
2.1 装置主体由塔体、塔釜、塔顶全冷器、原料管、馏分器、产品罐、塔釜溢流组成,均采用304不锈钢材质。
2.1.1塔体隔热壳体为镂空工艺,其它罐体采取喷砂工艺。
2.1.2塔体:内径≤68mm,内置不少于12块弓形降液管塔板,设有观察视盅。
2.1.3 塔釜:容积≥5L,加热功率≤3kW,功率连续可调,要求塔釜设有液位保护,当液位低于一定高度自动停止加热。
2.1.4 塔顶全凝器:横置列管式,换热面积≥0.35m2。
2.1.5 原料罐:直径≥270mm,容积≥20L。
2.1.6 馏分器:直径≥60mm,容积≥300ml。
2.1.7 产品罐:直径≥100mm,容积≥1000ml。
2.1.8 塔釜溢流罐:直径≥150mm,容积≥5000ml。
2.2 转子流量计:量程1~11L/min、15~60ml/min、2.5~25ml/min、25~250ml/min,透明可视。
2.3 进料泵、回流泵 均采用蠕动泵,转速范围0.1~200rpm,实现液体输送计量精准、稳定性高、安全无污染。
2.4 倒料泵:磁力泵,功率≥15W,流量≥7L/min,扬程≥4m。
2.5 压力测量采用耐高温压力传感器,量程0~5kPa,用于塔釜测温,4~20mA远程信号输出。
2.6 温度测量采用温度传感器,Pt100,量程0~150℃,显示分度≤0.1℃。
2.7 低温冷却液循环泵:容积≥10L,电压220V。
2.8 塔釜产品罐可通过倒料泵使液体返回原料罐,塔顶产品罐可通过放料阀使液体通过自重力返回原料罐,实现料液循环使用。
2.9通过低温冷却液循环泵向塔顶冷凝器供给制冷循环水,同时通过转子流量计显示和调节冷却水流量,无需外接自来水。
▲2.10 管路采用冷弯加工工艺,减少焊接点,降低管路锈蚀滴漏风险。【要求提供不少于2张局部管路照片】
2.11 塔身至少预留三个不同进料位置。
2.12 装置尺寸:不大于2200mm×580mm×2460mm(长×宽×高)。
2.13 装置外观:要求装置采用高品质铝合金框架,装置配有可升降万向脚轮,脚轮带有ABS调节手把,可分别调节高度。配有支撑底座用于固定装置。
2.14安全要求:精馏塔配有保温层、隔热壳,塔釜具备液位过低联锁保护、过压保护,电控系统具备超压提示和联锁保护停机,装置具备综合放空口,所有罐体放空口并联至综合放空口,便于集中排气。
3、控制系统参数要求
3.1 硬件控制部分:
▲3.1.1集成模组:包含主模组及MCU芯片、扩展模块、信号模块。主模组内部集成不低于12路插槽口,每个插槽口兼容安装PT、TC、DO、DI、AD、DA信号模块;支持不低于24路信号的监控,集成模组和装置同品牌。【要求提供集成模组照片1张,内部集成不低于12路插槽口的正面、反面照片各1张】
◆3.1.2提供集成模组的主模组内,每个插槽口兼容安装PT、TC、DO、DI、AD、DA信号模块的现场视频功能演示。
3.1.3主模组MCU芯片:时钟频率范围:4MHz~16MHz。GPIO端口数量:80。16位Timer数量:6。外设/功能/协议栈:DMA。CCP捕获/比较。LIN总线协议。LCD/LED驱动。片载温度传感器。
3.1.4一体化操控终端,数量:1个。大于或等于以下主要参数:电容触摸式操作,15寸,控制屏分辨率为:1920×1080,前置200万像素摄像头,内存:DDR4 8G,硬盘:SSD硬盘,128G;内置:5G双频WIFI、4G模块、加密狗接口;内置麦克风及扩音器各1个;网口2个,USB3.0接口4个,独立RS232串口2个,独立RS485接口1个;DB9免焊母头1个;HDMI接口1个;可控安全盘接口1个;UPS不间断电源适配器1个。兼容Windows操作系统,可安装监测与控制软件、实验数据处理、存储等。可显示蠕动泵转速、塔釜压力、14个温度等数值,可控制蠕动泵转速、塔釜加热功率。4G模块可支持安装物联网卡。用于实现无线传输实验数据功能。
▲3.1.5采用彩色摄像技术在线观测精馏塔塔板处实验现象,并将实验画面实时传输到本设备的交互终端。【提供在线观测精馏塔塔板处的摄像头照片1张,在线观测精馏塔塔板处实验现象截图1张】
3.1.6装置可实现分步式语音操作反馈功能:根据实验操作步骤进行语音播报。
3.2 软件控制部分:装置监测与控制软件,具备自检测功能。
4、配套资源要求
4.1配套在线学习系统。包含课程学习、在线测试、音视频资源、模拟练习(3D仿真)。
4.2 具备虚拟实验室场景和实验装置,实现模拟操作、测试,模拟操作成绩可同步至在线教学系统账号,支持联网登录,本地运行。
4.3 本装置配套在线仿真软件主要技术要求:
4.3.1仿真软件以筛板精馏实验装置为仿真对象,具有操作说明、认知、实验操作、数据记录、实验报告和评分等不少于6个功能模块。
◆4.3.2实验操作引导:仿真实验具有实验操作步骤说明和操作引导视频,以便于用户快速掌握实验操作。(要求提供现场演示播放仿真实验操作引导视频)
4.3.3操作评分:仿真实验应采用百分制评分,支持查看每一个交互操作步骤的得分情况,支持将评分成绩上传至云端保存。
4.3.4辅助操作功能:仿真软件具有阀门位号的显示与隐藏功能,支持一键视角复位,方便用户交互操作。
▲4.3.5投标时须提供筛板精馏虚拟仿真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加盖厂家公章)。
4.4智能考评系统:装置配套移动与PC双终端软件,实时同步装置运行数据和操作人员信息;通过移动终端pad能同时连接多种实验装置,根据需要自由切换当前监测装置,与装置现场的工业组态软件操作界面实时同步数据显示和报警同步提示,便于风险防范;PC端可采集学生关键操作过程和实验数据,导入规则模型,自动判定实验操作成绩。
4.5 实验辅助系统,学生可通过手机端APP学习实验分步式操作视频。
4.6 实验微课视频,含真实实验人员进行的流程、局部功能、逐步操作过程讲解,视频时长≥20分钟。
4.7实验装置动画二维码,可通过扫描二维码观看实验动画,预习实验内容。动画时长不小于2min,视频配有全流程语音讲解。
三、配置要求
1、装置主体硬件部分
1.1 塔体、塔釜、塔顶冷凝器、原料罐、馏分器、产品罐、塔釜溢流罐各1个
1.3 转子流量计 4个
1.4 进料泵、回流泵 各1台
1.5 倒料泵 1台
1.6 耐高温压力传感器 1个
1.7 温度传感器 14个
1.8 低温冷却液循环泵 1台
2、控制系统
2.1 总控制柜 1个
2.2 工业一体化操控终端 1台
2.3 装置监测与控制软件 1套
3、配套资源
3.1 在线学习系统(账号满足≥40位学生数量)
3.2 MES实验信息管理系统
3.3 实验辅助系统(账号满足≥40位学生数量)
【4】二氧化碳吸收-解吸实验装置
一、装置功能要求
1、能测定填料吸收塔、解吸塔不同喷淋密度下的体积传质系数。掌握以ΔY(或ΔX)为推动力的总传质系数KYa(KXa)的测定方法,测定液速对总传质系数的影响。
2、观察一定液体流量不同气速下,填料塔的流体力学状态,测定气体通过填料层的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确定填料塔在一定液体流量下的液泛气速;
3、可进行单吸收、单解吸、吸收与解吸联合实验操作。可进行循环水操作,或连续上下水操作。
4、实验数据可在线实时显示,实验结束后数据自动生成及处理。要求提供实验数据可在线实时显示的截图1张。
二、主要技术参数要求
1、设计参数要求
1.1 体系:CO2-空气-水。
1.2 使用温度、压力:常温、常压。
1.3 液体流量范围:200-800L/h。
1.4 空气流量范围:0-1.0m3/h。
1.5 二氧化碳流量:0.3-3L/min。
1.6 吸收传质系数:1000-8000 kmol/(m3﹒h)。
1.7 填料塔压降:0-3kPa。
2、装置主体参数要求
2.1 装置主体由吸收塔、解吸塔、旋涡气泵、吸收泵、解吸泵、CO2缓冲罐、循环水罐、缓冲罐等组成。
2.1.1吸收塔、解吸塔:透明塔体,内径95-105mm,填料层高550-600mm,φ≥10㎜陶瓷拉西环填料、φ≥6mm不锈钢θ环填料。
2.1.2旋涡气泵:电压220V,功率约800W,风量≥145m3/h,风压≥16KPa。
2.1.3吸收泵、解吸泵:不锈钢离心泵,电压220V,功率约370W,流量≥3.6m3/h,扬程≥14m。
2.1.4 CO2缓冲罐:不锈钢304材质,φ108×3mm,容积≥1L。
2.1.5循环水罐:贫液罐,PE材质,容积≥50L。
2.1.6缓冲罐:富液罐,有机玻璃材质,容积≥9L。
★2.2 管路:设备被测管路采用PVC-U透明管,可观察液体流动状态,爆破压力不小于18MPa。【提供管材的第三方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提供装置实物照片1张证明管路透明可视】
2.3液体流量计:可测量0.2-0.8m3/h范围内介质流量,介质水,通讯:4~20mA。
2.4质量流量计1:介质空气,量程0-1.0m3/h,显示精度≤0.01 m3/h。
2.5质量流量计2:介质空气,量程0-10m3/h,显示精度≤0.1 m3/h。
2.6 转子流量计:介质CO2,量程0.5-2L/min。
2.7 U型差压计:量程±2000Pa。
2.8温度传感器:Pt100,精度≤0.1℃。
2.9 气体探测器:红外气体检测仪,介质CO2,量程0-20%,精度≤0.01%。
2.10 电磁阀:电压220V。
2.11 循环罐的出口通过管路连接解吸泵入口,解吸塔的底部出口通过管路连接循环罐的入口。
2.12 吸收塔和解吸塔的进气口、塔顶共设置有不少于4个气体取样点,吸收塔和解吸塔的进液口、底部排液口共设置有不少于4个液体取样口。
2.13 铝合金框架尺寸:不大于2200mm×580mm×2400mm(长×宽×高),其中电气控制柜位于装置右下方,尺寸≤580mm×250mm×600mm(长×宽×高),电气控制柜与工艺区有隔离板分隔。
2.14安全要求:循环水配置过温保护,电控系统具备超温提示和联锁保护停机;漩涡气泵进风口具备过滤器,防止吸入式机械伤害。
3、整体控制要求
3.1 硬件控制部分:
3.1.1 集成模组:包含主模组及MCU芯片、扩展模块、信号模块。主模组内部集成不低于12路插槽口,每个插槽口兼容安装PT、TC、DO、DI、AD、DA信号模块;支持不低于24路信号的监控,集成模组和装置同品牌。
3.1.2智联交互终端:
▲3.1.2.1配置要求:电容触摸式操作,≥15.6英寸,控制屏分辨率≥1920×1080,前置摄像头≥200万像素,DDR4内存≥8G,SSD硬盘内存≥128G;内置5G双频WIFI、4G模块、蓝牙模块、密钥接口;内置麦克风及扩音器至少各1个;网口≥2个,USB3.0接口≥4个,独立RS232串口≥2个,独立RS485接口≥1个;HDMI接口≥1个;可控安全盘接口≥1个。【要求投标文件中提供可控安全盘接口的使用说明,可控安全盘接口接口照片1张】
3.1.2.2功能要求:可兼容Windows操作系统,无需外接其他设备可支持安装origin软件、人脸识别软件。
3.1.2.3安装方式:要求采用双节式可移动支架安装在主体框架右侧,柔性可调节位置、角度。
4、配套资源要求
4.1 配套在线学习系统。包含课程学习、在线测试、音视频资源、模拟练习(3D仿真)。
4.2 具备虚拟实验室场景和实验装置,实现模拟操作、测试,模拟操作成绩可同步至在线教学系统账号,支持联网登录,本地运行。
4.3 本装置配套在线仿真软件主要技术要求:
4.3.1仿真软件以吸收与解吸实验装置为仿真对象,基于真实实验数据,模拟吸收与解吸实验工艺流程、实验现象和实验规律,具有操作说明、认知、实验操作、数据记录、数据处理、评分等不少于6个功能模块。
4.3.2仿真实验内容包含流体力学实验、吸收解吸(循环水)实验、吸收解吸联合实验、单吸收实验、单解吸实验等不少于5个子实验。
4.3.3 操作评分:仿真实验应采用百分制评分,支持查看每一个交互操作步骤的得分情况,支持将评分成绩上传至云端保存。
4.3.4数据记录与实验报告:支持手动输入实验数据和一键自动记录两种数据记录方式;支持将实验报告以Excel表格的形式下载到本地。
4.3.5实验操作引导:仿真实验具有实验操作步骤说明和操作引导视频,以便于用户快速掌握实验操作。
4.3.6辅助操作功能:仿真软件具有阀门位号的显示与隐藏功能,支持一键视角复位,方便用户交互操作。
4.3.7投标时须提供吸收与解吸虚拟仿真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加盖厂家公章)。
4.4 智能考评系统:装置配套移动与PC双终端软件,实时同步装置运行数据和操作人员信息;通过移动终端pad能同时连接多种实验装置,根据需要自由切换当前监测装置,与装置现场的工业组态软件操作界面实时同步数据显示和报警同步提示,便于风险防范;PC端可采集学生关键操作过程和实验数据,导入规则模型,自动判定实验操作成绩。
4.5 实验辅助系统,学生可通过手机端APP学习实验分步式操作视频。
4.6 实验微课视频,含真实实验人员进行的流程、局部功能、逐步操作过程讲解,视频时长≥20分钟。。
4.7实验装置动画二维码,可通过扫描二维码观看实验动画,预习实验内容。动画时长不小于2min,视频配有全流程语音讲解。
三、配置要求
1、装置主体硬件部分
1.1 吸收塔、解吸塔 各1套
1.2 旋涡气泵、吸收泵、解吸泵 各1台
1.3循环水罐、缓冲罐、CO2缓冲罐 各1个
1.4 质量流量计1、质量流量计2、U型差压计、温度传感器、气体探测器 各1个
1.5 液体流量计、转子流量计 各2个
1.6 电磁阀 4个
2、控制系统
2.1 总控制柜 1个
2.2 智联交互终端 1台
2.3 装置监测与控制软件 1套
2.4 上位机组态软件密钥 1套
3、配套资源
3.1 在线学习系统(账号满足≥40位学生数量)
3.2 i-MES智能考评系统
3.3 实验辅助系统(账号满足≥40位学生数量)
3.4 实验微课视频(网络链接)
【5】洞道干燥实验装置
一、装置功能要求
1、装置可进行常压循环风干燥。
2、实验数据可在线实时显示,实验结束后数据自动生成及处理。要求提供实验数据可在线实时显示的截图1张。
3、能够测定湿物料的临界湿含量。
4、能够测定湿物料与热空气的传质系数与传热系数。
二、主要技术参数要求
1、设计要求
1.1体系:毛毡—水—空气
1.2实验温度:70℃~100℃。
1.3操作压力:常压。
1.4毛毡湿物料重量:60~100g。
2、装置主体参数要求
2.1 装置主体由洞道干燥器、风机、空气加热器、循环进风系统等组成。
2.1.1空气加热器隔热壳体为镂空工艺,洞道干燥器采取喷砂工艺。
2.1.2洞道干燥器尺寸:长≤1300mm、宽≤140mm、高≤170mm,304不锈钢材质。
2.1.3风机:电压380V,功率750w,风量≥16m3/min,全风压≥2kPa。要求风机配独立支撑系统,防止风机震动对称重数据干扰。
2.1.4空气加热器:电压220V,加热功率≤6kw。
2.1.5循环进风系统:循环风温度范围为70℃~100℃,循环风温度自动控制。
▲2.2湿球温度测量系统:透明可视,湿球温度测定采用外接式测定法,减少对实验过程的干扰。【提供该测定方法的证明资料】
2.3孔板流量计:304不锈钢材质,取压方式:环隙;孔板外直径≤89.8mm,孔板孔径≤46.48mm,厚度≤4mm。
2.4称重传感器:专用自动除皮称,量程0~1000g,精度≤0.1g。
2.5管路及阀门:不锈钢蝶阀,直径≤DN50。铜闸阀,直径≤DN25。
2.6温度传感器:Pt100,精度≤0.1℃。
2.7压差传感器:4~20mA输出,量程0~5KPa。
2.8 铝合金框架尺寸:不大于2200mm×580mm×1300mm(长×宽×高),其中电气控制柜位于装置右下方,尺寸≤580mm×250mm×600mm(长×宽×高),电气控制柜与工艺区有隔离板分隔。
2.9安全要求:电加热、洞道配有保温层和隔热壳,电加热配置过温保护,电控系统具备超温提示和联锁保护停机。
3、控制系统参数要求
3.1 硬件控制部分:
3.1.1 集成模组:包含主模组及MCU芯片、扩展模块、信号模块。主模组内部集成不低于12路插槽口,每个插槽口兼容安装PT、TC、DO、DI、AD、DA信号模块;支持不低于24路信号的监控,集成模组和装置同品牌。
3.1.2智联交互终端:
3.1.2.1配置要求:电容触摸式操作,≥15.6英寸,控制屏分辨率≥1920×1080,前置摄像头≥200万像素,DDR4内存≥8G,SSD硬盘内存≥128G;内置5G双频WIFI、4G模块、蓝牙模块、密钥接口;内置麦克风及扩音器至少各1个;网口≥2个,USB3.0接口≥4个,独立RS232串口≥2个,独立RS485接口≥1个;HDMI接口≥1个;可控安全盘接口≥1个,具备播放装置指导操作视频的功能。
3.1.2.2功能要求:可兼容Windows操作系统,无需外接其他设备可支持安装origin软件、人脸识别软件。
▲3.1.2.3安装方式:要求采用双节式可移动支架安装在主体框架右侧,柔性可调节位置、角度。【要求提供智联交互终端移动至不同角度的整体照片3张】
3.2 软件控制部分:装置监测与控制软件,具备自检测功能。
3.3提供该装置的工艺流程图及实物照片。
4、配套资源要求
4.1 配套在线学习系统。包含课程学习、在线测试、音视频资源、模拟练习(3D仿真)。
4.2 具备虚拟实验室场景和实验装置,实现模拟操作、测试,模拟操作成绩可同步至在线教学系统账号,支持联网登录,本地运行。
▲4.3 实验辅助系统,学生可通过手机端APP学习实验分步式操作视频。【提供该手机端APP操作截图及装置操作讲解视频截图各2张】
4.4 本装置配套在线仿真软件主要技术要求:
4.4.1仿真软件以循环风洞道干燥实验装置为仿真对象,基于真实实验数据,模拟实验流程、实验现象和实验规律,具有操作说明、设备认知、实验操作、数据记录、数据处理、实验报告和评分等不少于7个功能模块,支持桌面端、网页端等至少2种运行方式;
4.4.2操作评分:仿真实验应采用百分制评分,支持查看每一个交互操作步骤的得分情况,支持将评分成绩上传至云端保存。
4.4.3设备认知学习:仿真实验可播放不少于13个认知设备的相机路径动画,以便于用户熟悉设备组成、了解设备结构。
4.4.4数据记录与下载:软件提供虚拟计时器,支持每隔一个固定时间间隔就自动记录一次物料质量数据;支持将实验数据以Excel表格的形式下载到本地。
4.4.5实验操作引导:仿真实验具有实验操作步骤说明和操作引导视频,以便于用户快速掌握实验操作。
4.4.6辅助操作功能:仿真软件具有阀门位号的显示与隐藏功能,支持一键视角复位,方便用户交互操作。
4.5 实验微课视频,含真实实验人员进行的流程、局部功能、逐步操作过程讲解,视频时长≥20分钟。
4.6 实验装置动画二维码,可通过扫描二维码观看实验动画,预习实验内容。动画时长不 小于2min,视频配有全流程语音讲解。
三、配置要求
1、装置主体硬件部分
1.1 洞道干燥器 1个
1.2 风机 1个
1.3 空气加热器 1个
1.4 称重传感器 1个
1.5 孔板流量计 1个
1.6 不锈钢蝶阀 1个
1.7 铜闸阀 1个
1.8 温度传感器 3个
1.9 压差传感器 1个
2、控制系统
2.1 总控制柜 1个
2.2 智联交互终端 1台
2.3 装置监测与控制软件 1套
2.4 上位机组态软件密钥 1套
3、配套资源
3.1 在线学习系统(账号满足≥40位学生数量)
3.2 实验辅助系统(账号满足≥40位学生数量)
3.3 实验微课视频(网络链接)
【6】萃取实验装置
一、装置功能要求
1、测定转速对分离提纯效果的影响,观察萃取塔内轻重两相的流动情况。
2、掌握传质单元数、传质单元高度和萃取率的测定方法。
3、能测定转速对传质单元高度的影响,分析外加能量对萃取效果的影响。
4、能测定固定转速下,原料和萃取剂进料比例对结果的影响。
5、能观察萃取塔不正常操作状态:液泛实验现象。
二、主要技术参数要求
1、设计要求
1.1体系:白油~苯甲酸~水。
1.2使用温度、压力:常温常压。
1.3电压220V,总功率≤0.15kW。
2、装置主体参数要求
2.1 装置主体由塔体、原料槽、萃取剂槽、萃余相槽等组成。
2.1.1塔体:高硼硅玻璃,直径≥84mm,塔高≥1300mm,塔体有效高度≥750mm。其中固定环和转盘均为不锈钢304材质。
2.1.2原料槽、萃取剂槽、萃余相槽:容积≥20L,不锈钢304材质,外表面喷砂工艺,所有罐体均加装盖子减少液体挥发。
2.2原料液泵、萃取剂泵:磁力循环泵,流量≥7L/min,扬程≥4m。
2.3电机:无极调速,转速可调范围:0~1200rpm。
2.4流量计:透明壳体,量程:2.5~20L/h。
2.5温度传感器:Pt100,精度≤0.1℃,分布于原料槽、萃取剂槽、萃余相槽处。
▲2.6管路:萃取剂管路采用透明PVC管道,液体流动状态清晰可视;原料管路和萃余项管路采用冷弯管路,无焊点。【提供至少2张不同角度弯管路证明图片】
2.7 铝合金框架尺寸:不大于1480mm×580mm×1800mm(长×宽×高),其中电气控制柜位于装置右下方,尺寸≤580mm×250mm×600mm(长×宽×高),电气控制柜与工艺区有隔离板分隔。
2.8安全要求:电机配置转速保护,电控系统具备控制转速上限,防止高速机械伤害。
3、控制系统参数要求
3.1 硬件控制部分:
3.1.1 集成模组:包含主模组及MCU芯片、扩展模块、信号模块。主模组内部集成不低于12路插槽口,每个插槽口兼容安装PT、TC、DO、DI、AD、DA信号模块;支持不低于24路信号的监控,集成模组和装置同品牌。
3.1.2智联交互终端:
3.1.2.1配置要求:电容触摸式操作,≥15.6英寸,控制屏分辨率≥1920×1080,前置摄像头≥200万像素,DDR4内存≥8G,SSD硬盘内存≥128G;内置5G双频WIFI、4G模块、蓝牙模块、密钥接口;内置麦克风及扩音器至少各1个;网口≥2个,USB3.0接口≥4个,独立RS232串口≥2个,独立RS485接口≥1个;HDMI接口≥1个;可控安全盘接口≥1个,具备播放装置指导操作视频的功能。
▲3.1.2.2功能要求:可兼容Windows操作系统,无需外接其他设备可支持安装origin软件、人脸识别软件。【要求提供在交互终端上操作安装origin软件、人脸识别软件照片各1张】
3.1.2.3安装方式:要求采用双节式可移动支架安装在主体框架右侧,柔性可调节位置、角度。
4、配套资源要求
4.1 配套在线学习系统,实现虚实结合的教学模式。包含课程学习板块、题库板块、音视频资源板块等。
4.2 具备虚拟实验室场景和实验装置,实现模拟操作、测试,模拟操作成绩可同步至在线教学系统账号,支持联网登录,本地运行。
4.3 本装置配套在线仿真软件主要技术要求:
◆4.3.1仿真软件以萃取实验装置为仿真对象,基于真实实验数据,模拟实验流程、实验现象和实验规律,具有操作说明、设备认知、实验操作、数据记录、数据处理、实验报告和评分等不少于7个功能模块,支持桌面端、网页端等至少2种运行方式。【要求提供本项内容的现场视频功能演示】
4.3.2操作评分:仿真实验应采用百分制评分,支持查看每一个交互操作步骤的得分情况,支持将评分成绩上传至云端保存。
4.3.3实验操作引导:仿真实验具有实验操作步骤说明和操作引导视频,以便于用户快速掌握实验操作。
4.3.4辅助操作功能:仿真软件具有阀门位号的显示与隐藏功能,支持一键视角复位,方便用户交互操作。
4.4 实验辅助系统,学生可通过手机端APP学习实验分步式操作视频。
4.5 实验微课视频,含真实实验人员进行的流程、局部功能、逐步操作过程讲解,视频时长≥20分钟。
4.6 实验装置动画二维码,可通过扫描二维码观看实验动画,预习实验内容。动画时长不小于2min,视频配有全流程语音讲解。
三、配置要求
1、装置主体硬件部分
1.1 萃取塔、原料液罐、萃取剂罐、萃余相罐 各1个
1.2 固定环 14个
1.3转盘 12个
1.4 萃取剂泵、原料液泵 各1个
1.5 电机 1个
1.6 流量计 2个
1.7 温度传感器 3个
2、控制系统
2.1 总控制柜 1个
2.2 智联交互终端 1台
2.3 自检测系统软件 1套
2.4 上位机组态软件密钥 1套
3、配套资源
3.1 在线学习系统(账号满足≥40位学生数量)
3.2 实验辅助系统(账号满足≥40位学生数量)
3.3实验微课视频(网络链接)
【7】恒压过滤实验装置
一、装置功能要求
1、了解板框过滤机结构及安装顺序。
2、学习恒定压力下过滤常数和比阻。
3、学习过滤压力与比阻的关系。
4、所用板框为可洗暗流式板框过滤机,可拆卸。
5、装置能测定恒定压力下过滤常数和比阻。
6、设备有洗涤过程,能学习洗涤速率测定方法及操作。
7、通过定压调节阀,将压缩空气引入加压罐底部的气动搅拌盘,实现气动配料,配料更均匀,同时避免机械搅拌故障。
二、主要技术参数要求
1、设计要求
1.1使用温度:常温。
1.2使用压力:0.1~0.2MPa。
1.3四个滤框总容积:≥0.58L。
1.4电压220V,总功率≤1kW。
2、装置主体参数要求
2.1 装置主体由拌浆槽、加压罐、洗水罐、板框过滤器、压缩机、电子秤组成。
▲2.1.1配浆槽、加压罐:容积≥35L,不锈钢304材质,外表面喷砂工艺,气动搅拌。【提供配浆槽、加压罐不同角度实物图片各不少于2张】
2.1.2洗涤罐:容积≥10L,不锈钢304材质,外表面喷砂工艺。
2.1.3板框过滤器:不锈钢304材质,过滤框,洗涤板,非洗涤板,采用≥800目工业滤布。
2.1.4压缩机:低噪音压缩机功率:≤600W,压力:≤0.7MPa。
2.1.5电子秤:量程≥10kg,精度≤0.1g,电压220V,带蓄电池可充电;
2.2定值减压阀:工作压力0~0.4MPa。
2.3安全阀:定值,0.25MPa。
2.4压力表:0~0.25MPa。
2.5阀门采用球阀,材质UPVC,耐压≥0.6MPa。
2.6、管路:采用PVC-U透明管,可观察液体流动状态,要求爆破压力不小于18MPa。
2.7 铝合金框架尺寸:不大于2200mm×580mm×1330mm(长×宽×高)。
▲2.8要求装置具备超短时逆闭系统,对学生的误操作进行安全防护。【投标时提供功能说明】
3、配套资源要求
3.1 配套在线学习系统,实现虚实结合的教学模式。包含课程学习板块、题库板块、音视频资源板块等。
3.2 具备虚拟实验室场景和实验装置,实现模拟操作、测试,模拟操作成绩可同步至在线教学系统账号,支持联网登录,本地运行。
3.3 本装置配套在线仿真软件主要技术要求:
3.3.1通过应用3D虚拟现实技术,真实再现板框过滤实验室环境和操作过程,并对操作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仿真结果;该软件以真实实验数据库作为支撑,仿真操作过程与真实设备操作过程极其相似,仿真结果与真实系统结果非常接近,能够满足日常培训、常规考核以及技能大赛等各种需求。
3.3.2仿真实验内容包含0.10MPa过滤、0.15MPa过滤和0.20MPa过滤等不少于3种过滤压力下的实验过程。
3.3.3操作评分:仿真实验应采用百分制评分,支持查看每一步交互操作的得分情况,支持将评分成绩上传至云端保存。
3.3.4数据记录与实验报告:支持滤液每增加一定质量就自动记录一次数据,支持将实验数据以Excel表格的形式下载到本地。
3.3.5实验操作引导:仿真实验具有实验操作步骤说明和操作引导视频,以便于用户快速掌握实验操作。
3.3.6动画展示:支持以3D动画的形式展示加料过程、板框安装与卸料过程,支持以2D动画的形式展示配浆槽、加压罐等液位变化过程。
3.4 实验辅助系统,学生可通过手机端APP学习实验分步式操作视频。
3.5 实验微课视频,含真实实验人员进行的流程、局部功能、逐步操作过程讲解,视频时长≥20分钟。。
3.6 实验装置动画二维码,可通过扫描二维码观看实验动画,预习实验内容。动画时长不小于2min,视频配有全流程语音讲解。
三、配置要求
1、装置主体硬件部分
1.1 配浆槽、加压罐、洗涤罐、压缩机、计量槽 各1个
1.2 板框过滤器:过滤框:4个,洗涤板:2个,非洗涤板:3个 1套
1.3定值减压阀 3组
1.4 安全阀 2个
1.5 压力表 2个
2、配套资源
2.1 在线学习系统(账号满足≥40位学生数量)
2.2 实验辅助系统(账号满足≥40位学生数量)
2.3 实验微课视频(网络链接)
三、商务要求
(一)交货方式
1、交货地点:点击登录查看寸金校区内招标人指定地点。
2、交货时间:合同签订后 60日内。中标人应保证在要求时间内完成全部货物的供货、安装、调试和培训工作,符合国家标准、行业规范和合同等相关文件的要求。
3、包装和运输要求:货物包装应为具有防潮、防震,能够抵受气候变化并适合于长途运输的包装。发货到招标人指定送货地点,运费、保险费均由中标人承担。
(二)质保期
★1、本项目免费质量保证期要求不低于1年,须提供原厂售后服务。免费质量保证期从货物供货、安装、调试正常且经招标人综合运行验收合格后开始计算。免费质量保证期以整个项目为单位进行响应。
(三)付款方式
合同签订后7个工作日内,中标人向招标人提交合同总金额的5%的履约保证金(或履约保函)以及合同金额90%的预付款保函,招标人在收到履约保证金(或履约保函)以及预付款保函后,10个工作日内支付合同金额90%预付款,设备到货并组装调式完毕经正式验收合格后15个工作日内,中标人提供合同金额100%的增值税专用发票,10个工作日内招标人向中标人支付余下货款;履约保证金在正式验收合格后15日内无息返还中标人。招标人逾期退还保证金的,每日按合同总价的0.1‰向中标人偿付违约金,但因合同的履行产生争议中标人自身原因导致无法及时退还的除外。
(四)售后服务要求
(1)提供完整的售后服务方案,对使用人员进行相关操作培训。
(2)质保期内非招标人的人为原因而出现产品质量及安装问题,由中标人负责包修、包换或包退,并承担因此而产生的一切费用。
(3)中标人须提供在招标人所在地的售后服务,在接报后即时响应,在1小时内答复,如2小时内无法远程解决的,8小时内到达现场,24小时内处理完毕。若在48小时内仍未能有效解决,中标人须免费提供同档次的设备给招标人临时使用直至故障排除。
(五)安装调试要求
1、中标人应派有资质的技术人员到招标人指定地点完成合同项下设备的安装及调试工作。
2、中标人技术人员在甲方现场进行安装及调试,所产生的一切费用由中标人负责。
3、如因中标人责任造成的延期,所有因安装及调试延期而产生的费用由中标人负责。
4、中标人提供安装实施计划,经甲方同意后才能实施,不得影响招标人正常的教学运行。
5、中标人进行安装及调试时,须对安装及调试场地内的其它设备、设施有良好的保护措施。
(六)验收标准及要求
★1、货物安装完成正常运行7天后,由中标人提出验收申请,招标人项目使用单位同意后,按照学校验收的权限,相关部门及人员形成验收小组,验收小组根据招标文件、投标文件、合同等项目文件约定内容对项目进行综合运行验收。
★2、如验收达不到要求,招标人有权要求更换货物或拒绝付款,中标人若违约,招标人将依法追究相应法律责任。
3、验收要求
3.1、货物安装完成且正常运行7天后,由中标人提出验收申请,招标人同意后,按照招标人验收的权限和程序,相关部门及人员形成验收小组,验收小组根据招标(采购)文件、投标(响应)文件、合同等项目文件约定内容及国家有关标准、规范对项目进行综合运行验收。
3.2、验收程序
货物验收一般程序为到货验收(到货接收、开箱验收)、质量技术验收和正式验收。
(1)到货验收
1)到货接收
供货合同约定期限内,招标人项目使用单位督促中标人按期供货,并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确保满足货物验收所需的场地及安装、调试、试运行等条件。
发货前,招标人与中标人确定发货时间,做好前期准备,按时组织接收。
到货后,招标人对货物名称、数量进行核对、清点。检查外包装是否完好,包装箱上货物名称、品牌、规格型号是否与合同一致;与合同不一致的,招标人应予拒收,并要求中标人按合同约定提供符合要求的货物。
2)开箱验收
招标人、中标人双方共同参与开箱验收,根据招标(采购)合同、装箱单等随机资料,检查货物的外观状况(有无受潮、锈蚀、损伤等),清点数量,核对货物名称、品牌、规格型号等,并做好记录,招标人、中标人双方均不得自行开箱启封。如发现问题,招标人项目使用单位应做好详细记录、拍照留据,及时与中标人交涉处理。
(2)质量技术验收
质量技术验收包括对货物的功能、技术参数、质量标准、安全标准等技术指标进行检验,仪器设备的质量技术验收还应包括安装、调试与试运行。
仪器设备安装、调试、培训完毕后,招标人项目使用单位安排专人操作试机,逐项测试仪器设备的各项功能和技术参数,检验仪器设备的技术指标是否达到合同要求,考察仪器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并留存技术验收资料。
如发现问题,招标人项目使用单位应做好详细记录、拍照留据,及时与中标人交涉处理,并反馈招标人的采购部门,视情况决定是否退货、更换或要求派员检修。
(3)正式验收
到货验收、质量技术验收合格后,中标人向招标人项目使用单位提出项目验收申请,项目使用单位应在收到验收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按程序提交正式验收申请,并提供招标(采购)合同、到货验收记录、质量技术验收记录、技术资料等有关资料。项目验收小组对到货验收和质量技术验收结果进行核验,并出具结论性验收意见。合同金额20万元以上的项目,招标人项目使用单位验收合格后再报招标人归口管理部门组织学校专家验收,项目验收结果以招标人归口管理部门组织的项目验收小组意见为准。
3.3、招标人按要求实施验收,必要时邀请相关的专业人员或机构参与验收。因货物质量问题发生争议时,由招标人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鉴定。货物符合质量技术标准的,鉴定费由招标人承担;否则鉴定费由中标人承担。对验收或鉴定确认不合格的货物,中标人应在7个工作日内采取措施使之符合合同约定的质量标准,否则招标人有权拒收。
3.4、中标人保证合同项下提供的设备不侵犯任何第三方的专利、商标或版权。否则,中标人须承担对第三方的专利或版权的侵权责任并承担因此而发生的所有费用。
注:(1)如有标注“★”的条款,为评标时重要条款不允许负偏离,不满足者将作为无效投标;
(2)如有标注“▲”的条款,为评标时重要评分指标,不作为无效投标条款;
(3)如有标注“◆”的条款为评标时重要评分指标,不作为无效投标条款。
当前位置:









